这是一场黎如晦牺牲的戏。在剧中,黎如晦奉李益明的命令掩护一群有名望的学者、科学家们乘船离开。
学者们数量太多,目标太大,一同行动太过引人注目。李益明想到了一个化整为零的法子,让这批人化装成不同阶层的社会工作者,悄然上船离开。
然而不知怎么走漏了风声,行动队长沈砚知提前带人把岸边围了起来,不许任何人上船离岸。任务岌岌可危。
这批人的重要性极高,如果不趁此机会离开汝关,就会被国党强掳到宝岛上了此残生。对国家将是重大的损失。
千钧一发之际,黎如晦一咬牙,想出了一个破釜沉舟的主意。
黎如晦指挥和自己合作的同志们伪装成公司的伙计,以着急做生意的借口强行登船。沈砚知自然以为学者和科学家们就在这批人中,开始将这批人一个个扣下检查。
查了没几个,沈砚知便在一个人的腰包里查到了一块硬物自然就是手枪了。
还不等沈砚知想明白一群学者怎么突然学会了舞刀弄枪,一位同志便大喝一声,挟持了黎如晦!
那位同志假意声称自己是外省有名的帮会“昆龙帮”的成员,手头有些紧,想借点钱花,并朝天放了三枪。
场面一时大乱。人群尖叫涌动,沈砚知的小分队人手顿时有些不够用了。
沈砚知当然不想放黎如晦离开,但陆怀章是借着李益明父母的关系当上汝关省主席的,那对华侨是黎如晦的亲舅舅、舅妈。沈砚知一个小小行动队长,还不敢贸然触这家人霉头。
“绑匪”挟持着黎如晦,勒令沈砚知的手下,将黎如晦带来的一箱箱金条银元、茶叶瓷器搬上船只。紧接着,又点了几个围观的群众,要求他们一起上船做人质。
沈砚知当然不可能应允,不但拦下了这些群众,还大义凛然地声称“黎少爷一个人的命,怎么可能比这么多平民百姓的命重要?就算是陆主席在此,我也一样会这么说”!
不得已,绑匪们只得放弃了这个要求。
待搬完货物后,绑匪们警惕地挟持着黎如晦向船上走去。忽然一声枪响,沈砚知的手下放了黑枪!
场面再度乱了起来,绑匪们不得不开始还击。行动队下手狠辣,不管青红皂白,只是一味地开枪。“绑匪们”怕躲到人群中,会牵连汝关的无辜百姓,只得无遮无拦地咬牙硬撑。
绑匪人数寥寥无几,自然不可能是行动队的对手。黎如晦被绑匪挟持着,忽然意识到了一件可怕的事情。
这么混乱的情况下,如果军校毕业的黎大少爷无法挣脱匪徒,才是真正的怪事!
不得已,黎如晦不得不假意挣脱绑匪,与绑匪缠斗起来。
纠缠之中,黎如晦要求绑匪将自己打伤或者打晕。绑匪自然不肯,黎如晦干脆自己冲自己的大腿开了一枪,让自己彻底失去反抗能力。
绑匪含着泪,挟持着受伤的黎如晦作掩护,缓缓爬到了船上,离开了。
事已至此,本该结束。可惜沈砚知实在奸猾。
沈砚知本以为自己拦下的群众就是化整为零的学者们,迅速将刚刚被绑匪点过名的群众拎出来验明正身。没想到验来验去,这些人竟然真的都是普通人!
沈砚知立刻明白自己上了当所谓的“化整为零”只是李益明放出来的烟雾弹,真正的学者们,其实早藏在了黎如晦带来的一箱箱货物中,随着“绑匪”出海了!
煮熟的鸭子飞走了,沈砚知自然恼羞成怒。但他心性坚韧,绝不肯一蹶不振、自怨自艾。他收集了在场遗落的子弹弹壳,以及绑匪们留下的几具尸身,暗中带到自己家中查验了一遍。
那些“绑匪”中,有一个人还未死透。沈砚知精心医治了对方一周,又抓住了当时被绑匪们随口点名的几个平头百姓,当着绑匪的面不断折磨。
绑匪可以忍受自己身上的酷刑,却无法忍受平民百姓因为自己受苦。最终精神崩溃,招供了真相。
沈砚知大喜过望,准备用此人的招供一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