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还会有W二号,三号,四号……青鹤虽去,名却不朽。他泉下有知,也当欣慰。”
实验室的工作继续推进。
分离获得了宝贵的菌种,下一步,就是培养发酵。
现行的诸多菌种的培养方式,一般采用的,是固体表面培养发酵法。余博士也熟悉这种方法。但苏雪至不建议采用。
她虽然不是专业的微生物学家,但也知道,青霉菌十分“娇贵”,要求纯种发酵,而表面培养的培养基暴露在空气里,各种微生物会造成大量的污染,很难控制发酵的过程和质量,即便产出,霉菌酵价往往也会很低,纯度不具备提炼用作药物的价值。
她建议试用液体培养基法。在固定的容器内,通入无菌空气进行培养发酵。
没有先例可循,苏雪至也懊悔自己从前没有详细研究过关于青霉菌的制造工艺,现在一切只能摸索着来。
青霉菌对于余博士来说,是一种之前从未接触过的新的菌种。在保存好母菌菌种并分别进行固体和液体两种培养方法的测试比较之后,他果断地采纳了苏雪至的建议,全力进行液体培养法。
第一次他们培养了一百份,每份液体培养基约两百毫升。在成功地接种后,接下来的时间里,除了必要的外出,苏雪至日夜几乎都泡在实验室里,时刻观察着霉菌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