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让他去了。
不一会,张顺就提了十来条金色鲤鱼,交给了店小二。吃喝完毕后,宋江他们四个回到营里,取出张横的信给了张顺,又取出五十两银子给李逵,说了一会话,他们见天色已晚,就各自回去了。
第二十章 宋江被逼上梁山
第二十章宋江被逼上梁山
第二十章
宋江被逼上梁山
宋江见鱼汤鲜嫩可口,多喝了一些,不料天快亮时肚子疼得厉害,泻了几次,到天明时,就起不了床了。众人见宋江病了,都来看他,照顾他。张顺买来了药,熬给他喝。戴宗和李逵也带来了酒肉看他。
休息了几天,宋江就好了。这天,他进城去看望戴宗,没找到;他又去找李逵,也没找到;最后他又去找张顺,也没找到。
宋江自己闷闷不乐地徒步走到城外,看着身边的风景,不知不觉来到了一座酒楼前,宋江抬头一看,“浔阳楼”三个大字映入眼帘。宋江心想:“早就听说江州有座浔阳楼,想不到竟在这里,我今天遇到,一定不能错过。”宋江往里走去,他看到两边柱子上写着:“世间无此酒,天下有名楼。”宋江走到了里面拣了一个座位坐下,不一会,店小二就把宋江要的饭茶端了上来。美味佳肴,精致无比。宋江自言自语道:“江州果然是个好地方,人间仙境,名不虚传呀。”
宋江一杯接一杯地喝着,不知不觉已醉意朦胧了。不禁又想起了心事:“自己已三十多岁了,虽结识了江湖上的众多好汉,但功名一无所有,反而被刺双颊,流配到这里,家中老父,不能尽孝,国中之君,不能尽忠。”想着想着不禁泪流满面。感怀至深,一首词《西江月》在他的脑子里形成了。
宋江见白粉墙上有很多人题的诗词。心想:“我也把我的这首《西江月》题在上面,若以后出了名,也能证明自己来过这里。于是,他让店小二拿来墨、笔。乘着酒兴,挥笔写道: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双颊,哪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殷,血染浔阳江口。”宋江题完诗,心里十分痛快。他又喝了几杯酒,这时差不多已经醉了,他又在诗的后面补充了四句: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逢江海漫嗟吁。???
他时若遂凌云志,取笑黄巢不丈夫。
宋江题完诗,在诗的后面写了五个大字:“郓城宋江作”。接着,他又喝了几杯,这时他已经大醉了。算了账,摇摇晃晃地走了。酒醒后,已经完全忘记了题诗一事。
宋江一时心血来潮题了诗,却没有想到这诗给他带来了几乎送命的灾难。
江州对岸有一个城镇,叫无为军,城里有一个吊而郎当的闲通判,名叫黄文炳。此人又奸又猾,专门害人。如有比他强的,他就加以陷害;有不如他的,他就嘲弄别人。而且善于拍马,他常常到蔡九知府那里去送礼,希望有个门路,弄个一官半职的。???
这天,他又来给蔡九知府送礼,恰巧府里面正举行公宴,他便来到了浔阳楼上。看到宋江题的诗,大吃一惊,认为此事非同小可,必须报告蔡九知府,于是便把这首诗抄了下来。
第二天,黄文炳就来到蔡九府中。向蔡九知府报告了浔阳楼反诗一事,并拿出来他抄下来的诗给蔡德章。蔡德章说前日蔡太师派人送来的一封家书上说京城里正散播着四句童谣:“耗国因家木,刀兵点水工。纵横三十六,播乱在山东。”让我注意一点。
黄文炳把这两首诗与童谣对照了一下,对蔡九知府说:“大人,你可不能小看这件事情,你仔细分析一下那童谣,‘耗国因家木’挥耗国家钱财的人,必然是家字下面有个木字,这个字是宋字。‘刀兵点水工’拿刀兵的人,水边有个工字,这不是江字吗?而那首反诗正好是宋江所题。‘纵横三十六’,这句是个数字,表示人数或是年份。‘播乱在山东’,这郓城县正在山东境内。”
蔡德章问黄文炳:“你是什么时候发现的反诗,那人是什么时候题的?”黄文炳答道:“我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