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萍的脸上虽未流露出太多的波动,但内心的温暖却是难以抑制。
实际上,李丽萍在事业上一直努力不懈,从不曾有愧疚感。
她对待工作的认真态度赢得了同事与患者的一致好评,但对自己唯一的儿子,她却始终感到内疚。
与张宁结婚后,他们只有这一个孩子。
当年怀孕的时候,医院医生进行详细检查,最终发现这个孩子有可能患有遗传病。
而当时的情况更加令人揪心,因为张宁的祖父正是因血液疾病去世的,这让李丽萍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尽管如此,在与腹中胎儿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后,经过慎重思考,她还是决定生下他。
当孩子三岁那年发高烧并突然陷入昏迷时,确诊他患上了遗传性血液疾病。
对于这个结果,全家人都感到万分痛苦。
唯一可能挽救他生命的方法就是寻找合适的骨髓移植者。
而在这个艰难的过程中,最有可能救孩子的人,只有孩子的父亲张宁。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李丽萍与张宁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张。
当初刚步入婚姻殿堂之时,张宁仅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律师。、
随着与李丽萍结为连理,他也开始接触到一些商业法律案件,并逐渐崭露头角,在业界获得了一些名声。
可是在他成名之后,态度发生了微妙变化变得有些自负起来,只愿意接手所谓的“顶级”案例。
对此,作为妻子的李丽萍也曾多次试图与其沟通交流。、
希望能让对方明白做人做事需踏实稳健的道理,避免过于追求表面上的光鲜亮丽。
但张宁对此却不以为然,反驳说李丽萍之所以能够年纪轻轻就成为一家医院负责人也是依赖家庭背景的结果;没有强有力的社会资源作支撑单靠个人奋斗其实很难出人头地,这在他看来根本就不可取。
两个人经常因为这事争吵不断,几乎每次谈话都会演变成争执,气氛变得十分紧张。
最近一次矛盾升级是因为张宁竟然用孩子的病情作为威胁条件,他对李丽萍说,如果她不在事业上帮他一把,他将拒绝给孩子治病。
同时,他也冷酷地提醒道,万一两人真的离婚了,根据法律规定,有血液病的孩子通常都会判给父亲,因为只有父亲才能确保孩子长期的治疗需求。
这无疑触及到了李丽萍最柔软和脆弱的部分。
多年来,她在研究针对这种罕见疾病的治疗方法上下了很多功夫,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但是至今仍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进展。
乔槿现在想尽力鼓励一下她,希望能够让她振作起来。
然而,听到这些话后,李丽萍只苦笑着摇了摇头:“你还真以为我能成功啊?说实话,我自己都不再那么自信了。尽管已经付出了那么多,却还是没有看到哪怕一点点希望,这种感觉真的很让人灰心丧气。”
“你毕竟还年轻嘛,或许还没有经历过太多挫折。”
她叹了一口气,眼神中流露出几分疲倦,“但你要知道,当真正面对失败时,才会发现人生中充满了失望与无奈,这才是人生的常态啊。”
尽管如此,在看到眼前的这位长者显得如此消极时,乔槿依旧温柔地说道:“李院长,请您一定要相信自己是能够成功的,我从心底里支持您、信任您。也许,您丈夫确实是让您感到不幸的重要原因之一吧。当然了,作为一个晚辈,我不该对您是否要离婚提出建议,但是如果李院长愿意听我的话......”
说到这里,乔槿再次犹豫了一下,她应该怎样才能向对方表达出,其实自己能预见到她未来十年将会发生的事情呢?
就在乔槿犹豫之际,仿佛看穿了她的心思一般,李丽萍轻轻抿了抿嘴。
从第一次见面起,她就对这个女孩有着一种说不出的好感,就像是多年未见的老朋友一样亲切。
这个年轻的女医师总能给她带来某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