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人听得眉开眼笑,忙让落英捧出套松烟墨的文房四宝。那墨锭上描着金线云纹,光是装墨的紫檀匣子就值十两雪花银。

前院忽传来些喧闹声,原是长庆侯陆瑾奚带着男客们往花厅去了。荣禧苑霎时清静下来,只余满屋子脂粉香。吴氏瞧着自家儿媳温知舒满头珠翠,孔雀蓝的织金褙子衬得人比牡丹还贵气,嘴角都要翘到天上去了。她夫君是袭爵的侯爷,儿子是板上钉钉的世子,儿媳又是温家嫡女,便是鼻孔朝天也无人敢说半个不字。

徐家几个媳妇都是人精,围着吴氏和温知舒说吉祥话,倒把老夫人哄得直拍罗汉床。温知虞缩在阴影里数着帷帐上的流苏穗子,偏生二舅母不肯放过她:“老四家的,你家那位入阁也有四年光景了吧?“

“回舅母的话,整四年了。“温知虞答得滴水不漏,连鬓边珍珠步摇都不曾晃动分毫。

“这官场上总得有几个自家人帮衬。“二舅母的银镯子磕在茶盏上叮当作响,“就说这些表兄弟侄子们,哪个不能往六部衙门塞一塞?便是给个抄写文书的差事,也好过在家吃闲饭不是?“

“舅母说得是。“

“要我说啊,便是做到宰相的位置,没有自家人帮衬也难长久。“

“舅母教训得是。“

二舅母被这软钉子碰得脸色发青,转头冲着温知舒堆起笑脸:“世子夫人瞧着就是个有福的,平日里没少帮着婆婆料理家事吧?“温知舒记着出门前婆母的嘱咐,只抿嘴笑道:“母亲持家最是辛劳,日日要对着账本子拨算盘。我年轻不懂事,且得跟着学几年呢。“

这话里话外都在哭穷,二舅母讪讪地转了话头。檐下铜铃被风吹得叮咚响,日头渐渐西斜,在青石板上拖出长长的影子。徐百里立在廊柱旁望着天边流云,腰间玉佩的穗子被风吹得缠缠绕绕,倒像是谁理不清的心事。

老夫人将娘家三个侄孙女领进正厅时,日头正爬上屋檐。三个十三四岁的小姑娘挨挨挤挤站着,新裁的藕荷色襦裙还带着折痕。温知虞垂着眼帘拨弄茶盏,青瓷盖沿磕出细碎的响。

“这是徐家大姑娘梦琴,二姑娘梦熙,三姑娘梦美。“老夫人将人往罗汉床前推了半步,镶翡翠的护甲划过三张稚气未脱的脸,“快给四表婶见礼。你们四表婶可是御封的一品诰命,满京城再找不出第二个这般体面的。“

三个姑娘低眉顺眼地行了个万福礼,鬓间珠花颤巍巍晃着光。温知虞指尖在青金石桌面上叩了两下,绿袖立刻捧着红漆托盘上前,三个绣缠枝莲的香囊里各躺着五片金叶子。

老夫人见温知虞连客套话都懒得说,嘴角的笑纹僵了僵。好在金叶子在锦缎上撞出脆响,总算没折了面子。三个姑娘又转向温知舒见平辈礼,温知舒这次倒没拿乔,让绿萝和冬安各赠了支珍珠钗子成色不算顶好,倒也能衬得起未出阁的姑娘。

午膳摆在花厅,十四道菜在八仙桌上摆得满满当当。蟹粉狮子头还冒着热气,秋蟹膏肥黄满,吴氏特意让厨房备了姜醋碟。温知虞舀着燕窝粥,听大舅母拿镶银牙箸敲了敲碗沿。

“我们百里是要考功名的,京里书院总比瓯阳强。“大舅母嗓门亮堂,震得梁上悬的鎏金香球直晃悠,“几个丫头也不求高门大户,横竖有侯府和温府照应着,总比在乡下配个土财主强。“

老夫人捏着佛珠的手顿了顿。侯府账上亏空了大半年,前日典当了两件前朝瓷器才凑够中秋节的节礼。可这话如何说得?她偷眼去瞧温知虞,却见人正慢条斯理地剔着蟹腿肉,银签子挑出雪白的蟹肉,沾了姜醋送进檀口,连睫毛都不曾颤一下。

“吴氏,你给安排安排。“老夫人突然出声,惊得二夫人卢氏筷子上的鱼丸掉进汤碗,溅起几点油星子。

吴氏捏着筷子的指节泛了白。侯爷上月刚变卖了城西两间铺面,如今又要养这十几口人?她瞥见徐家二姑娘腕上缠了三圈的金镯子,忽地笑出声:“母亲说得是,只是这等大事,总得等侯爷和几位爷下朝商议。“

老夫人望着窗外日晷影子,算着陆君衍未时该回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