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进运河。
“晦气!“胡钊飞啐了一口。他不知那“醉汉“腰间闪过玄铁冷光,正是皇城司特制的潜水铜管。
三日后,宛城米铺前人头攒动。掌柜的敲着米斗喊:“新到的江南粳米!“忽然瞥见人群里闪过熟悉面孔竟是那日沉船的漕工!
当夜,雷骆的快马踏碎御史台寂静。他摔在陆君衍案前的,除了浸水的账簿,还有半块刻着韦氏族徽的船板。
“好个忠君爱国的韦氏!“陆君衍就着烛火烧毁证据,“传令俞二,他那三百石青盐不必遮掩了,光明正大送去沧州卫所。“
更漏指向寅时,奉国公府后门溜进个粮商打扮的男子。他跪在韦恩禄跟前颤抖:“四十万石...全被沧州水师扣了!说是...说是南唐奸细的粮草!“
青铜灯台轰然倒地,密室里回荡着野兽般的嘶吼。奉国公不知道,此刻东宫书房里,太子正将誊抄的真账本投入火盆。跳动的火舌吞没了“韦氏“二字,却吞不掉窗外那双属于皇城司的鹰目。
晨光刺破乌云时,永庆帝摩挲着新贡的龙泉剑。剑身映出他唇边的冷笑二十年前他在这般晨光里送晴妃上路,二十年后该轮到韦家了。
……
胡钊飞踏进宛城祖宅时,祠堂香炉还燃着三柱断头香。族老们围坐紫檀八仙桌,烛火将“忠孝传家“匾额映得忽明忽暗:“运河工地要粮三十万石,中州赈灾需二十万。“
十一月的霜花凝在粮车篷布上。中州米铺开张那日,粗麻布衣的汉子攥着钱袋的手背青筋暴起:“四百五十文?!你们这是要吸人骨髓!“绸缎庄掌柜却笑着甩出银票:“先给爷装十车!“
胡钊飞倚着二楼雕花窗,看奉国公府的亲兵用枪杆划出排队线。突然有个赤脚少年撞开人群:“南郊新米一百五十文!“粮铺霎时空了大半,连刚付定金的富商都踹翻米袋:“退钱!“
“备马!“胡钊飞扯断腰间玉佩穗子。南郊粮仓前铁索哗啦作响,皇城司的玄色鱼服刺得他眼眶生疼。戴青铜面具的伙计正踩着滑轮车卸货,新米瀑布般倾入斗斛,溅起的粉尘里混着谷香。
“第一百二十三号!“执秤人吼声震落屋檐冰凌。胡钊飞看见个瘸腿老汉颤巍巍捧出八个铜板,竟真换走半袋白米。他忽然想起三日前族老说的“陛下要动漕运“,喉头涌上腥甜。
当夜宛城祖宅烛火通明。胡钊飞盯着账册上暴跌的数字,窗外更夫正敲三更梆子。管家捧着碎玉进来:“邙山粮仓。也被那伙人占了。“
十日后,运河堤岸飘起米粥香。监工举着铁皮喇叭喊:“胡老板捐粮,每人领三斤!“挑土民夫却啐了口唾沫:“前日南郊才卖八文钱,掺糠的都不要!“
紫宸殿地龙烧得太旺,景元帝指尖敲着密报轻笑:“皇城司这回倒是会办事。“雷骆垂首盯着自己皂靴那日南郊粮仓的青铜面具,分明是温家暗卫的制式。
温府暖阁里,红缨将密信投入炭盆。火舌舔舐“存银一千七百二十万贯“时,温知虞正往珐琅手炉添香:“给董先生送两车银霜炭去,运河边风大。“
腊月初八的雪粒子砸在胡钊飞官帽上。他望着最后一车粮驶入中州城门,突然听见粮袋裂开的沙沙声掺了三成陈糠的米粒,正顺着车辙印洒了一路。
……
初雪簌簌地覆满金銮殿的琉璃瓦。奉国公的皂靴碾过丹墀积雪,在朝服下摆洇出深色水痕。他捧着象牙笏板出列时,刻意让嗓音裹上苍老的颤音:“大运河冻土深达三尺,民夫每日冻毙十余。“
“十六文变六百文?“永庆帝突然打断,指节叩击龙案的节奏与更漏同步,“韦卿是把朕当稚童戏耍么?“
满朝朱紫齐齐屏息。奉国公笏板上的瑞鹤纹映着雪光:“陛下明鉴,今冬炭价暴涨三十倍。“
“柳阁老。“永庆帝抛出一卷染血帛书,“念。“
当“太子纵容粮商侵吞赈灾粮“的字句砸在鎏金砖上时,韦恩禄的笏板“当啷“坠地。他分明看见帛书边缘沾着的中州黄泥那是他派去灭口的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