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递折子,灾情竟比十年前的洪涝更骇人。皇帝连着三日罢朝,急得嘴角燎起水泡,幸而户部侍郎陆君衍早有远见,半年前便勒令中州各府广储粮草。

这日天刚蒙蒙亮,武安侯府东院就闹开了。

“母亲怎的又心软?上个月三叔才当众立下字据,说徐家再与侯府无半分瓜葛。”吴氏攥着帕子跨进松鹤苑,见徐大舅母正捧着茶盏啜饮,新裁的云锦帘子被她沾着泥的鞋底蹭出灰印子。

老夫人歪在紫檀雕花榻上,额间勒着抹额:“你当我想见?昨儿半夜他们摸黑拍角门,说在破庙里熬了七八日。“

“这话哄三岁孩儿呢?”吴氏嗤笑出声,腕间金镶玉镯子撞得案几叮当响,“太原离京城不过三日路程,地动又没震塌官道。要我说,定是听闻朝廷往中州调粮,想来分杯羹罢。”

这话正戳中徐大舅母痛处。她佝偻着背往炭盆边缩了缩,粗布衣裳还带着霉味:“大姑娘是知道的,我们这些遭雷劈的哪敢攀扯侯府?实在是。“话音未落,外头突然传来孩童啼哭。

老夫人浑浊的眼珠动了动,正要开口,韦嬷嬷捧着账本进来:“夫人容禀,今早西市粮价又翻了一番,糙米都要二百文一斗。方才厨房来说,连老夫人每日的参汤都要减半。“

“听听!”吴氏扯着帕子抹眼角,“这光景谁家不是勒紧裤腰带?前日永昌伯府老夫人做寿,席面都换成素斋了。偏咱们府里。“她突然压低声音,“阆华苑那位倒是阔气,昨儿还见采买了两车血燕。”

老夫人枯枝似的手指猛地攥紧锦被。地动后她日日清粥小菜,三房竟敢这般奢侈?正要发作,廊下小丫鬟突然惊叫:“老夫人!三夫人院里的春桃送来血燕盏。“

“啪!”

青瓷药碗摔得粉碎。老夫人抖着身子要下榻:“去!叫温氏来侍疾!就说我头疼得紧,要喝她亲手煎的药!”

这厢落英匆匆赶到阆华苑,却见院门紧锁。洒扫婆子赔着笑:“姑娘来得不巧,夫人天未亮就同桑家大小姐往慈安堂施粥去了,说是要筹三万石粮草运往中州。”

松鹤苑里,徐大舅母正抱着小孙子喂米汤。孩子饿得直吮手指,米粒沾了满脸。”作孽哟。“老夫人别过脸去,“取我的妆奁来,当掉那对翡翠镯子。“

“母亲糊涂!”吴氏急得跺脚,“三叔最重规矩,上月才为这事闹过。要我说,既然三弟妹这般乐善好施,不如。“她凑到老夫人耳边低语几句。

日头西斜时,七八个粗使婆子抬着箱笼往角门去。徐大舅母千恩万谢的话还没说完,西边忽然传来马蹄声。陆君衍披着玄色大氅翻身下马,腰间玉带扣在暮色中泛着冷光。

“侯爷!”门房小厮扑通跪下,“老夫人说。说三夫人私动中馈,把。把预备过冬的银炭都。“

陆君衍脚步未停,玄色官靴踏过满地枯叶:“告诉母亲,中州冻死的灾民昨夜又添三百。皇上今晨罢免了三位赈灾不力的官员。”他突然驻足,扫向缩在墙角的徐家人:“戌时三刻前若还在京城地界。“

话未说完,徐大舅母已经拽着孙子跌跌撞撞往外跑。寒风卷着零星雪粒子扑进回廊,远处传来更夫沙哑的梆子声这场天灾人祸,怕是要熬到开春了。

西华门外搭起的竹棚下,三十口樟木箱排成两列。桑燕燕捧着账册核对数目,鹅黄裙裾沾了草屑:“第五车棉衣齐了!”廖茜茜踮脚往箱笼里塞香囊,杏眼弯成了月牙:“我给每件衣裳都放了驱寒药包。”

第112章 秘方金贵

温知虞正提笔写奏疏,闻言抬头轻笑:“灾区百姓若知道茜茜连嫁妆里的蜀锦都拆了做药囊。“话未说完,尹彤彤抱着青瓷罐跑来,鬓边珍珠步摇乱晃:“我娘把窖藏的五十斤岩盐都捐了!“

紫宸殿的鎏金匾额映着朝阳时,五名少女跪在丹墀下。永庆帝展开洒金奏疏,眼底泛起笑意:“传朕口谕,温氏等心系黎民,各赐缠枝牡丹金步摇一对。“

赏赐刚抬进桑府角门,长庆侯府的小厮便挤到募捐棚前。温知虞搁下清点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