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题目是萧彧和裴凛之出的,还请教了王启。王启虽然没有答应出来做官,如今也差不多相当于萧彧的幕僚。

他在官场浸淫多年,处理起问题来显然要比萧彧老到,只是某些观点和方式会和萧彧的理念不合,这个时候,萧彧便会坚持自己的观点。

考试结束之后,王启作为考官,担任了判卷的任务。

当然,每一份试卷都要经过三个人之手,除了王启,还有赖峰和向阳,因为赖峰和向阳比较了解萧彧的偏好,这样便能将王启觉得不好但又可能符合萧彧喜好的试卷留下来。

二百六十三份试卷,初审过后,得分六十以上者不到一半,因为考校的内容太宽泛了,尽管萧彧已经提前给大家划定了考试范围。

萧彧还是亲自看了这二百六十三份试卷,实在是滥竽充数的就不能用了,有可圈可点的,还是可以留下来,如果面试过后能够及格,便可以派到地方去担任个小吏。

从初审到张榜,一共花了十来天,直到三月十二日,结果才公布出来。

之前茶馆征稿的那些优秀者,都在上榜的名额中。萧彧觉得真正的才能果然还是做不了假的。

榜单结果出来后,整个番禺城内都洋溢着喜气洋洋氛围,那些上榜者到处都在互相道贺、宴请好友。虽然还有面试,但他们都觉得问题不大,对前途充满了信心。

萧彧看着上榜的名单,录取的一百零三人中,庶族出身的士子占了六成。

当然并非是士族子弟学识真就不如庶族子弟,而是在这次考试报名的名额中,庶族士子就占到了七成以上。

大多数士族子弟都还在观望中,他们也许是不太确定萧彧这个皇帝能做多久,也许是不太相信这种选拔考试,又或许是爱惜名声,不愿意轻易参加考试,万一考不过庶族子弟,那多丢人。

不过这一次,的的确确让庶族子弟长脸了,他们以压倒性的优势胜过了士族子弟,这说明他们的学问与能力并不输于资源丰富的士族子弟。

笔试结束之后,便是面试,面试官为三人:裴凛之、闵翀和王启。士子要经过数位考官狂轰滥炸的问题,心理素质不好,还真应对不好。

面试的时候,萧彧坐在屏风后面,有想问的问题时,便写出来,交给吉海拿出去,递给裴凛之,由他代问。

因为最后一轮的面试还是萧彧本人,挑选出其中最为优秀的十人进行面试。

第一次选拔考试,状况百出,但结果还是不错的。经过半个多月的紧张考试与面试,三月十八日,正式榜单张贴出来,最终选拔出来的人为一百名,有三人在面试时被淘汰。

接下来,这一百人将经过挑选分配到各个职位上去,萧彧终于有自己的人手了。

第100章 出征

三月初一, 崖州也进行了选拔考试。崖州的人口约为广州的十分之一,报名人数却有将近二百人,这说明了萧彧以及新政在崖州的影响要远大于广州。

也是同样的考题,考试结束后, 先由姚陶、唐敬云、孟洪、关山等进行初审, 再将试卷送往番禺进行最后的审核。

这是为了以防试卷在运送途中出现遗失与损坏,考生至少还有一个成绩。

崖州报考的人数虽然多, 但成绩没法与广州的比, 最后录取的人数在五十人左右, 前六的考生被选中前往广州,由萧彧亲自面试,且大概率会留在朝中任职。

也就是说, 第一次选拔考试,录用了一百五十人。此外武科也招收了五名考生,因为报考武科的考生太少了。

分配的时候,番禺留了二十几人,分别安排到各个衙门中,从基层做起。

萧彧当初设计的六部中央机构,目前仅有兵部与户部成立起来了, 兵部由裴凛之领衔,户部是闵翀负责。

这次考试结束之后, 萧彧打算将礼部开设起来, 由王启为尚书, 负责教育、礼乐、民族与外交问题。

萧彧深知,王启代表的是传统儒家思想, 他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