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因此,赵行谨才会在朝堂上公然赞许了谢惟大义灭亲之举。

到底,谢玖的话并不是他做出最后决定的核心因素。

不过就算是谢玖知道此事,也不会觉得如何,毕竟倘若赵行谨是个只听一面之词,就会被左右思想决定的君王,那可就是昏君了。

当朝首辅被亲儿女给告发了,这可是桩大新闻,尤其朝臣们看着皇上的意思是,此事只处置谢明慎一人,无论是宫里的瑾嫔,还是宫外的谢惟,都不会受影响。

这可就引人热议了。

谢家那可是称得上大靖朝第一书香门第,全族大大小小出了多少名士,入朝为官的也不在少数,算上谢明慎,足足出过四位首辅,还有两位帝师。

而今出了谢明慎这颗老鼠屎,当真是毁了不少谢家的声誉。

不过好在谢惟大义灭亲,倒是又给赚回些名声来,这不,消息传开后,举国上下诸多学子都大赞谢惟实乃真君子,有他高祖父当年的风范。

这位高祖父当年不仅是内阁首辅,还是帝师,可谓才德美名留千古,谢惟得到这样的评价,确实是很高了。

京城之中原本还有人在议论着,谢明慎倒台了,谢惟年纪轻轻,怕是要被谢家族人给吞了去,即便有瑾嫔撑腰,也是不可能接任话事人的位置了。

也有人猜测,皇上或许如今只是做戏,处置了谢明慎,后头定会再寻理由处置了谢惟。

不过如今听到举国各州学子大赞其义举,甚至有人作诗作赋歌颂谢惟大义灭亲之举,这些人的声音都渐渐熄了。

为何?

因为没想到,谢惟会有如此声望。

今岁秋闱是皇上登基以来第一回科举选才,意义大为不同,天下学子的想法和情绪便也更受朝廷重视,相同的,也会更被皇上听进去。

如今谢惟在举国学子心目中形象大好,倘若赵行谨此刻对谢惟做什么,那可就有损明君之形象了。

事实上,赵行谨确实没想到这件事会给谢惟带来如此多的声望,此刻坐在御书房中,听着魏章的回话,也是微微皱起了眉头。

第219章

“皇上,谢惟大义灭亲之举,而今备受讨论,学子们大为赞扬,臣以为,不论皇上是如何想的,先前在朝堂上已经行了夸赞之举,这眼下,就不宜再有其他相反的举动了。”

魏章沉声分析。

这里头的道理不必说明。

赵行谨眉眼间有些稍显不悦,“朕本就没打算处置他,他父亲卑劣,他却是个正直的,只是朕没想到谢家在读书人之中的影响力,这样大,比朕预估的要更厉害。”

他怎么会发现不了,这些为谢惟发声的学子里头,多半都是谢家创办的东林书院的学生。

可即便是知道,他也不能做什么,毕竟不可能把这些书生的嘴都给缝上吧。

更何况,这东林书院的确是人才辈出,他爱惜人才,今年又开的是头场科举,所以不管怎么说,这群学生的嘴,不能堵。

而这也让赵行谨对自己原本的计划,做出了改变。

“不敢这削平了芒刺的荆棘,握好了,倒也不失为一根好的指挥杖。”赵行谨略抬下颚,深邃的眸中泛着锐光。

魏章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皇上是想收服谢家为己用?”

“这第一书香世家的名头确实好用。”赵行谨面色平静,“从前这谢明慎奸滑不易对付,朕厌恶他至深,不曾想过谢家还有这等用处,而今想来倒是不错。”

利用好谢家,不仅能更便宜的选贤纳才,而且这谢家有五处书院,从根源上也能更好的把控读书人。

赵行谨希望能慢慢将国家的教育也把控在朝堂手中。

“如此也算是一桩好事。”魏章点头道,“今年开年以来就已经发生了不少血腥之事,谢家的事情能换一种处理方式,也能少些杀戮。”

“不过,谢明慎必死无疑。”

赵行谨垂眸,眼底满是杀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