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遂皱了皱眉,但沉下心来细细一听,还真的在呼啸的风声中,听到了那沉闷厚重的号角声,登时,瞳孔便狠狠缩了一下。
这是军中的号角声。
此刻响起,难不成是大军班师回朝?
想到这里,高遂立刻往前快走了几步,站在了城墙边,远远眺望,这才发现,远处黑压压的军队,正往此处行进。
上官翊和赵载言很快发现了高遂的异样,也都立刻冲过去看,一时间,三人脸上神色各异。
而彼时,站在赵行谨身后的魏章,淡淡笑着道。
“正月十五元宵节,本也是团圆佳节,可惜定州离京城还是远了些,将士们紧赶慢赶,还是晚了一日啊,不过有皇上亲自登上城楼迎接将士们凯旋,想来将士们心中定然不觉得错过佳节,会遗憾了。”
从这话里头,西迟人自然听出了不少信息。
最关键的便是,定州的乱子,已经解决了,如此快,初二去,正月十六便回,短短十几日,路上还要花时间,这说明那所谓令定州大乱的匪患,不过几日就已经平息了。
可为何京中的气氛,根本不见轻松呢,反而这段时间还凝重的很。
心中稍稍一琢磨,几人便就明白了,这怕是故意做给他们看呢。
此刻再想到自己方才的傲慢,还有那言语中的威胁,上官翊和赵载言都是脸色难看。
高遂要好点儿,毕竟他什么都没说。
不过接下来,在场西迟人的心情就都不好了。
因为他们亲眼看见了大军回城的模样,完完整整的见到了大靖的军队,武器装备有多精良,将士们是何等的训练有素。
这根本不是叫他们来看风景,倒像是让他们来阅兵的。
所以从城楼上下去后,西迟使团的人,个个都是沉默不语,面色难看。
赵行谨并不理会他们,只在上车离开时,忽的转身道。
“哦对了,刚才好像赵大人说,你们的皇帝对两国联姻之事,尚未给出答复,那这样吧,朕看,既然你们的皇帝如此为难,久久不做决定,那这婚事不如就免了。”
闻言,高遂登时就瞪大了眼睛,意欲上前说什么,却听赵行谨又继续道。
“至于关税之事,朕也说的厌倦了,你们既然也是迟迟做不了定论,那明日就都回去吧,西北武信侯是朕的堂兄,他驻守两国边境,想来对西迟的国情要更为了解些,走到边境之地,若是想好了,就与武信侯谈吧。”
说完便进了马车里,不再停留,回宫去了。
大靖的几位官员自然也都纷纷跟着离开,只留西迟众人,于寒风中乱了阵脚。
听着周围人叽叽喳喳个不停,高遂便是沉声怒喝。
“行了,都给本王闭嘴,还不快回去,将皇上答应联姻的国书递进宫中,难不成要等着大靖的军队把咱们赶出去不成!”
第200章
西迟国同意联姻的消息是当日下午传进宫里的。
说是恰好送来,所以就立即呈上来了。
赵行谨看过,还算满意。
这西迟国君高洵给的聘礼不少,倒是没有怠慢之意,且在信中说明,迎亲的仪仗队,还有聘礼,已经从西迟出发了,必定风风光光的,办好这场婚事。
看罢书信,赵行谨对这个年纪与他相仿的西迟国君已然有了几分判断,是个怕事儿的。
说难听一点,估么是个软柿子。
这倒是正合了赵行谨的心意。
可不知高遂和赵芝钰大婚之后,得到了大靖的帮助,多久能把这颗软柿子摘下来呢。
信件被搁置在一旁,赵行谨的心情很是不错。
“传令下去,让礼部选定吉日,送和懿公主出嫁。”
“是。”
杨止安应声。
随后又听得赵行谨吩咐,“朕待会儿去福康宫用午膳,许久不曾陪母后了,对了,叫上皇后也一道去。”
“那奴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