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其实又是从另一个层面考验电影从业人员对行业内动态的敏感程度。
比如说如果电影学生已经离开学校,进入社会。不管是在系统内单位,还是系统外单位,只要是对行业内动态敏感的话,肯定会从各种途径得到这个消息。
海报中没有限制参赛人员的资格,他们就有可能去参赛,甚至不需要通过学校,只要到外面的报名点那边报名就可以了。
反正最后只要交出5~10分钟的作品,依然可以参赛。
客观来讲,一个电影专业的学生,从学校到社会,他要想继续在行业内生存的话,行业内的资源,行业内的信息以及与行业内的人打交道,都是需要亲身去实践的。
像池影最开始拍《婚礼婚礼》的时候,她的设备是从京影厂借的,利用的是自己系统内人员的身份优势,包括一些场地的借用……甚至羊毛都薅到自己老师身上了,所以池影才能用100万拍出了电影。
这些东西都需要自己亲身去留心,去用,去想……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没有人会把饼塞到你嘴里!
【??作者有话说】
过渡章节,比较短。
86 ? 千姿百态
◎千奇百怪◎
俗话说“人上一百, 五颜六色”。
池影通过这次影展,也充分认识到人类思维的多样性。
自从“宏图青年影展”的海报贴出来以后,很多作品都被汇集送到宏图影业这边来。
池影作为影展的艺术总监,这段时间每天上午照常上班, 下午就会到宏图影业这边来, 跟郑志宏一块儿, 逐部审阅被送过来的作品,做一些初筛。
韩主任因为是主办方的领导,所以最开始几次,还兴致满满地跑来看看影展进度,甚至跟池影她们一起看了看这些短篇作品。
不过,在第一次看过几个参赛作品以后,就彻底失去了兴趣和信心。
说起来韩主任也比较悲催,她满怀期待参与看的这几部作品,看完以后简直是不知所云, 整个人云里雾里。
韩主任呆了半天, 有点怀疑人生, 最终没忍住,就问池影:“这讲的啥?我咋啥没看懂……”
郑志宏也一脸了无生趣, 他甚至有种错觉, 似乎自己又回到刚上班那几年,在华影集团里参与看片会。明明没看懂怎么回事, 可为了不露怯,被问到意见时, 只能强作镇定, 说一些更云里雾里的一些屁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