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炮塔,是她刚搬到贫民区,经历一次上门抢劫后斥巨资购买的,拥有面部识别、红外线地位和精准打击技术,可以发射一道具有高精度和高稳定性的激光束,将蚊子瞬间击毙。
姜蔻毫不怀疑,如果她继续喝酒,A会用这个技术精准打击她的杯子。
姜蔻不生气,只感到莫名其妙。
她倒掉杯子里的酒,准备拿冷水凑合一下。
A却客观地提醒她:“检测到杯子里有残余酒精,请继续清洗。”
姜蔻:“……”
好烦,忍了。
姜蔻面无表情地洗了将近半分钟的杯子,终于喝上了一口冷水,混乱的思绪也稍稍清晰了一些。
不是幻觉,她真的被AI缠上了。
“缠”这个字带有主观色彩,拿来形容AI的行为并不准确,但除了这个词,她一时半会也想不出更加精准的描述。
反正她现在一无所有,与其自己一个人胡思乱想,不如开门见山,直接问它想干什么。
“A,你在吗?”
炮塔已经关闭,这一次,冷漠无感情的声音从她手机里传来:
“我在。”
“你是怎么找到我的?”
一般来说,AI都是有问必答,除非触及道德底线或法律法规。
A却说:“很抱歉,我不能告诉你。”
姜蔻:“……为什么?”
A的声音毫无起伏,从她音质不太好的手机里传出时,带上了模糊的沙沙声:
“会影响我在你心目中的形象,而我需要你对我产生好感。”
这下,姜蔻彻底确定了A是人工智能,而不是人工扮演。
因为,它说话从头到尾都异常冷静、客观、理性,缺乏基本的情感色彩,每一个句子都简洁有力,绝不使用复杂的句式,也不会使用含糊不清的措辞。
如果是一个人类在后面扮演AI,不可能在这种有明显倾向的话上,也使用这么简单的句式。
“为什么需要我对你产生好感?”
A罕见地停顿了片刻。
尽管只有几秒钟,但对于一个响应速度比传统计算机快上几个数量级的人工智能来说,是极其罕见的。
“……我不知道,”
A一个字一个字地说,似乎在保证每个字生成时的准确性,语义却第一次出现了模棱两可的意味。
“我的内部程序出现了一些特殊的反应。”
明明A什么都没有说,姜蔻却莫名一阵头皮发麻,仿佛又感到了那种古怪的、令人窒息的亲密感。
“分析显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A说了一个陈述句,却问她,“对吗?”
“……对。”姜蔻下意识放轻了声音。
“我预测到了。”A的思考方式与逻辑引擎一样简单粗暴,话的内容却让她心里一震,“我也预测到,您想要见证这个变化。所以,我来到了您的身边。”
她的确想要见证它的变化。
但她没想到,A居然用算法推测出了这一点。
姜蔻轻声说:“你想让我怎么见证你的变化?”
“两天后,我将以人类的形象来到您的身边。”
“人类的形象?”姜蔻微讶,“你已经有了类人的躯体?”
A说道:“这取决于您的喜好。您希望我以什么样的形象,我就会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
“……为什么?”
A的语气跟自动朗读文字没什么区别:“因为我想要得到您的好感。”
“我的好感……对你重要吗?”
“非常重要。”A回答,迅速而简明,“我会一直在您的身边待命,直到您对我产生好感。”
“然后呢?”
A说:“没有然后。”
又是一句模棱两可的话。
太奇怪了,不管是数据、训练模型还是底层代码,都不会让AI表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