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平安非常不诚实地说道:“他说得我听不懂,但是你说的我能听懂。”

知道沈之虞不会要自己的命之后,季平安越发大胆,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沈之虞:“……”

“那你说说是什么意思?”

季平安:“……”

她就听到叽里咕噜地一堆,哪里知道是什么意思。

季平安咳了一声,生硬地转开话题道:“那个,你如果喜欢看书的话,要不说个书名,改天我从县城里面帮你带一本?”

沈之虞也没指望季平安能说出些什么来,只随口说了一本书名:“《九地》。”

季平安记下来,好奇问道:“这是什么书?”

沈之虞却愣了一下,想要说出口的话停在她的嘴边。

这是兵书。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1]出自《孟子公孙丑下》

??[27]第 27 章:熟悉的金光

村里一般人家都不会有书,季平安的家里自然也没有,甚至连张书纸都找不到。

沈之虞清醒过来之后,当然也没有看过书。

可她虽然失忆了,但是曾经生活留下的经验和习惯并没有改变过。

沈之虞能够确定自己对这本书很熟悉,《九地》是一本兵书,并且自己还记得些里面的内容。

在这段时间内,她也猜测过自己的身份,能够确认她并不是大柳村或者东和县城里面的人,但再多的便无法得知。

而今天,沈之虞却开始有了些眉目,什么样的人会熟悉兵书?

武馆?镖局?似乎都与兵书的关系不大。

和秦昌一样是日后需要考科举的读书人,还是边境上的将军?

这个念头出来,季平安脑海里便又出现一条信息否定,坤泽并不能考科举,上朝堂。

但除此之外,沈之虞暂时想不到更多,新得到的信息转瞬间又将她引到了记忆的死角。

她想继续往下想,季平安的声音就出现在了她的耳边。

平安很细心地注意到了沈之虞微微皱起来的眉头,她只以为对方是想不起来书的内容。

“如果想不起来的话,就不用想了,小心又头疼。”

“我改日给你买回来看看,自然就知道这本书里面是什么内容了。”

沈之虞抬眸便对上季平安带着关心的视线,顿了下才道:“一本风土志罢了。”

三个人没有走一会儿,就到了自己家门口。

季平安将篱笆门打开,岁岁第一个进去,拿着回来路上专门摘的新鲜野草去喂小黄。

她倒是不着急,只不慌不忙地走在沈之虞的旁边,问道:“真的假的?是九地这个地方的风土人情?”

沈之虞失忆都没有忘记的书名,她都有了几分好奇心。

“说了你便会认识?”沈之虞问道。

刚才季平安和秦昌说话的时候,她也能看出来,乾元读过的书并不多。

既然这样,她说《九地》是风土志,那季平安也只有相信的份。

想当年也是知名大学毕业的学生季平安:“……”

不识字又怎么了!

她们到家的时候,也已经中午了,季平安从背篓里把鱼拿了出来,准备午饭就做这条鱼。

鱼还是找芸娘帮忙处理的,不仅鱼鳞帮忙刮得干干净净,连内脏都取出来过了水,处理地格外细致。

季平安还准备像往常那样,让芸娘自己留下半条鱼吃,“再给满满补补身体。”

满满和岁岁两个孩子都比较内向,但她们反倒能够说到一起去,平常最爱一起玩。

芸娘轻笑了下:“不用了,你们自己吃就行,要是你每次来都送东西,那我可不帮你了。”

鱼毕竟是肉,哪怕拿到县城里卖也是能有几十文的,哪里能每次都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