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会子没有新客人来,黄氏在收拾桌子,念安进厨房帮忙揉面,准备晌午的面食。
赵秀月将鱼杀好,鲫鱼肉划几刀,放些盐、姜腌着。
草鱼准备做成鱼丸,先将鱼肉切下来,再去掉鱼皮,最关键就是刮鱼肉,去刺。
从尾部往上刮,不能操作反了,不然鱼刺会被刮断,刮出的鱼泥也没有那么细腻。
只能慢慢地刮,鱼肉会粘在刀上,再放到碗里。
念安看着赵秀月这细致的活,心道:姨太太与二娘子一般,好有耐性,做的东西也讲究,要是她肯定用剁的。
赵秀月刮好鱼泥,打两个鸡蛋,取蛋清放鱼泥里,再放少许盐、葱姜水、少许胡椒,筷子朝一个方向打上劲,等鱼泥起胶就算好。
两斤多的草鱼,除去头、骨头,做出来的鱼丸不到一斤,现在天冷,可以放一两天,正好阿楹吃一两天,放久了也不好。
赵秀月再把两条小鲫鱼煎了煮汤,把鱼渣过滤掉,放入豆腐,再加几个鱼丸,一碗鲜鱼汤就好了。
姜家做着面食,赵秀月没有再煮饭,午食也给温楹吃面,不过只弄了一小碗,再烫些白菜,淋上香油。
温楹看着鱼汤还有鱼丸,她知道这鱼丸做法太麻烦了,不想小姨那么忙。
“小姨不用那么麻烦,我吃一碗面就好。”
赵秀月道:“药补不如食补,是药三分毒,鲫鱼汤对身弱的人好,你吃了对肚子的孩子也好。”
温楹听对肚子的孩子好,把鱼汤鱼丸都吃完了,打了个饱嗝:“每天这么吃,也不能下地走动,像是在养猪。”
赵秀月一脸满意地看着温楹,她就是想把阿楹养的白白胖胖的,才不会一碰就动了胎气。
接下来的日子,赵秀月变着法给温楹做饭,不过半月的时间,温楹胖了一圈。
前两天,老郎中又来把脉,说温楹这些日子养得很好,可以下地走动了,只是还要注意不能提重物,不能过度劳累。
姜家人都记下来,连姜豆苗姐妹都知道婶婶怀了小宝宝,不能干活,要保护好婶婶。
还不半月就过年了,赵秀月要回去准备年货,温楹看着也好了,她便收拾东西回家去。
本来她是想带温楹回赵家的,只是姜河不肯,她只好作罢。
少了小姨做伴,不过可以下地走动了,温楹也就没多难过了。
她每天睡到自然醒,吃食都是备好了,吃完就在院子走动,要么就在厨房和柳絮闲聊。
姜豆苗姐妹每天下学回来,先围着她的肚子看。
然后要争着给肚子里的小宝宝讲今天在学堂学到什么。
最大争议是一个想要弟弟,一个想要妹妹,两个人对着温楹肚子各叫各的。
姜豆苗想要弟弟,她已经有一个妹妹了。
姜豆芽想要妹妹,因为姐姐有妹妹,所以她也要一个妹妹,然后叫温楹再给她生一个弟弟。
温楹:……
第119 章 提醒
一年将尽,温楹算了今年一共赚了多少钱,大概每个月都有八九两赚。
前两个月在河对面也开了家面馆,生意被抢了一些。
不过没关系,这事她早想到了,只要你生意好了,别人看到,也会想分一杯羹。
到除夕夜,温楹与姜豆苗姐妹在桌前等着吃年夜饭,其他人都在厨房忙。
吃完饭就是守岁,温楹半躺在藤椅上,不过半个时辰就睡着了。
姜河抱着她回床上,等到午夜鞭炮声才给吵醒。
“娘子,新年大吉。”
“夫君,新年大吉。”
初一,姜河带了礼,自己骑马去林家了。
去年大家闹得不欢而散,不管怎么样,这都是他亲舅舅,当初阿娘去世,舅舅对他们俩兄弟很是照顾。
每次进城了都会来看他们,来口袋里都会带几块糖,或是塞给他们一两文钱。
这些事他永远记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