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楹不知该说好,还是不好,两天时间,她就一下午出去看梅花了,其他时间都在房里,要么就去泡汤泉了。

根本没什么机会欣赏外面的风景。

“你们问你二叔。”

姜河现在的心情特别美:“好看,特别好玩,明年带你们一块去。”

姜豆苗姐妹俩高兴跳起来,这两日婶婶和二叔没在家,她们都无聊死了,阿娘又不想出去走,她们也只能乖乖在家待着。

现在得了姜河承诺自然是高兴的。

.

第二天,姜河去衙门了,面馆还没开张,一年就休息这几天,黄氏上元节要去庙里还愿,离上元节也没几日了,三人商量好了,等十五过后在开门做生意也不迟。

转眼就到了上元节,这是本朝重要节日,上到皇帝,下到平民,都通宵达旦,玩乐赏灯。

上元节前后几天不设宵禁,男女老少都走上街头,看花灯、各种表演,有傀儡戏、说书、杂剧、猴戏,十分热闹。

到处都是人,柳絮本不想出门了,但两个女儿嚷嚷着要去。

姜河没有休假,这种节日衙门正需要人,他作为捕头更不能回去。

黄氏年纪大看不住她们,姜杏儿自己好玩,温楹一个人看她们两个肯定不行。

所以只能一起去了,寺庙里一大早就挤满人,都在争“头炷香”。

每年上元节,为了烧“头炷香”,虔诚的“香客”们可以彻夜排队守候,就为了争这个“第一”。

第86 章 头香

有些人看准了这个商机,替富家郎君、娘子排起队,排在第一的已经叫价到了三百两了。

温楹她们差不多站在山脚下,听着前面人议论,觉得太不可思议了。

“阿娘,早知道我们半夜也来排队,排不到第一个,第二第三第四也好,能卖个一二百两,我们几年不用干,也有的吃喝。”姜杏儿一脸可惜,似乎错过一大笔银钱。

黄氏理解不了花几百两烧柱香:“有钱烧的慌,这些人都是有病。”

一旁站着的男子却不赞同:“婶子,你不要说三百两了,一千两都很多人要去争这个头香。”

黄氏:“一千两烧一个香?我看不是有病,是疯了。”

男子又道:“不是有句话叫什么,佛渡有缘人,你有缘吗?你没钱就无缘了呀。”

黄氏不信:“烧个头香就能有求必应了?”

男子:“烧香就跟贵人请安是一样的,第一个请安的人啊,你看多少是不是能混个脸熟,后面乌泱乌泱一大群人,谁记得住?”

“佛祖一天见了那么多人,晚上回想起来,早上第一个人,人家有印象呀。有些大寺庙,有钱没权还上不了头炷香。”

黄氏半信半疑,倒是姜杏儿听进去了:“头香真的有这厉害,你怎么跟我们一样在这里排着?”

“没什么急事,我去凑那个热闹干嘛?”男子打量起姜杏儿,“想烧头香要么急着娶娘子,要么急着抱孙子,我都不急。”

温楹听男子侃侃而谈,也无意与他争辩,只与黄氏说道:“阿娘,只要心诚,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佛祖都会庇护我们的。”

柳絮赞同地点头。

黄氏也没想烧头香,三百两她不是傻了,三两她还要考虑一下。

等了一个多时辰,终于轮到他们进殿烧香了。

黄氏虔诚乞求今年阖家平安,面馆生意红火,又求佛祖给姜杏儿一个好姻缘。

最后在功德箱里捐了几文钱。

从临水镇到寺庙,一来一回也要两三个时辰,再排队进香,寺庙逛了一会儿,回到家已经黄昏。

念安已经备好饭菜,就等她们回来。

姜豆苗姐妹叽叽喳喳说起今日寺庙热闹,摆摊的也多,又给念安看了她们买的纸风车。

风车的叶片是圆形,连着三个排列,各自绘有精美图案。

念安有些羡慕,她从未有过这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