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有意开科取士,朝中清流一派也在竭力争取,这荣晟书院有一半缘由便是皇家与世家较力所成。”
“之前世家那边一直阻拦,陆家为首的几家都不愿割让自身利益,将官员选用之权让出,可是这次陆钦犯下大错,陛下原有凌迟之意,陆崇远为保他性命,答应退让。”
童老先生震惊:“此言当真?”
棠宁说道:“千真万确,陆崇远亲自修书给曹公,请他朝堂之上替陆钦求情,作为交换,陆家答应开科取士,虽然其他几个世家依旧会阻拦,可只要陆家退了,世家那边便再难抱成一团。”
世家之力,如崮河之堤,抱团之时难以应付,可若一处溃败,就再难挽回颓势。
“阿兄早前便已有所布置,陆家一退,其他几家自会内讧,加上清流一派助力,此事任何人都拦不住的,最迟明年,朝廷必然会开恩科。”
童老先生从最初的难以置信,到后来的满面欣喜,他猛一挥袖拂手相击,开怀大笑:“好,好!!若此事能成,督主和县主对天下学子便有大恩!!”
棠宁将茶碗中清水倒出:“此事非我二人之功,曹公他们才该当天下谢。”
“你用不着谦逊,曹德江所为虽为天下,可清流一派并非没有私心,倒是你和萧督主,若非你二人,此事难成。”
童老先生在朝时,萧厌还未曾入宫,等萧厌权倾朝野时,他早就已经隐居。
他是听闻过这位萧督主的名声,原以为是如前朝弄权宦官奸佞之流,可没想着居然也有这般大是大非。
童老先生突然便有些忍不住感慨:“其实当年也曾有人如萧督主这般大义,想要肃清朝堂,满腔热血为天下为百姓,只可惜……”
他深深一叹,满是惋惜。
棠宁心中一动:“您说的是,戾太子?”
“你知道?”
“听说过一些,但不详尽,您可知道当年旧事?”
童老先生迟疑了下,见棠宁满是疑惑,他低叹了声:“戾太子在朝时,我还在朝堂,对于他的事情知道一些,你若想听我倒是能告诉你,只是此事出得我口,入了你耳,离开此处就莫要再提。”
棠宁自然知晓轻重,连忙答应下来。
炉子上茶汤沸腾,棠宁替童老先生斟好之后,童老先生摸着有些烫手的茶碗,沉吟了片刻才说道:
“戾太子生于太祖在位之时,当时先帝非嫡非长,身份并不算太尊贵,可奈何戾太子自幼聪颖,天生早慧,两岁时得太祖青眼留于身旁教养,五岁熟读诸子百家,七八岁时便已能文骑射,小小年纪便已有了天子君威……”
“等等。”棠宁打断:“我记得,先帝是嫡出?”
“是嫡出,但是先帝是在戾太子七岁时,才过继到元后膝下,此事当年老臣皆知,只是后来先帝上位之后便无人再提及。”
棠宁闻言像是明白了什么,戾太子两岁时就得太祖青眼留于身边教养,七岁时,先帝才过继到当时的元后膝下成为嫡出。
这怎么瞧着都不像是太祖皇帝瞧上先帝的样子,倒像是为了替戾太子将来铺路,才顺带着给先帝镀了一层金?
棠宁忍不住道:“先帝这是蹭了戾太子的光?”
童老先生被她这说法逗笑:“不知道,太祖未曾明言,不过当时朝中不少人都有所猜测。”
至少在当时那些人眼里,先帝是沾了戾太子的光。
童老先生笑了笑后,才说回正题。
“戾太子自幼跟在太祖身旁,得他亲自教养,文武皆是天赋极高,十岁时在朝堂之中已经展露锋芒,更跟随太祖上朝。”
“后来太祖因为年轻征战时落下的旧伤复发不得不退位,将皇位传给了先帝,而当时传位圣旨之上,直接就封了太子之位。”
十岁的少年一跃成为大魏储君,身份仅在先帝之下。
当时太祖虽然退位,朝堂大权却依旧还在他手上,先帝如同半个“傀儡”领着皇帝的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