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章(1 / 2)

宣德帝又看向杨文士,问他是什么意思。

沈之修已经明确拒绝了,杨文士也只能含糊其辞。

倒是陈阁老,上前说了几句,赞成李景川的意见。陈阁老的意思是,不如暂时由李云淮接任,毕竟军中不可无主帅。

可所有人都清楚,哪有什么暂代。这军权交出去,可就不好回来了。

其实陈阁老内心是赞同沈之修的说法,这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等李云州的消息。就算李云州真的战死沙场,李云淮也不是合适的人选。

掌管北疆十万大军,和鞑子十天一小仗,两个月一大仗,可不是谁都有那个能力的。就看李云州之前的战绩,确实能称得上将帅之才。而李云淮,据他所知不过是个文弱书生。两者相比,高下立见。

但是早上太子打了招呼,要扶持李云淮,得到李家少将军对他的支持。他站在太子的立场,也只能这么做。

一时间,众人僵持不下。

大殿上你一言他一语,快吵成了菜市场。

宣德帝眉头紧皱,正要开口呵斥的时候,外面忽然传来高声通报声。

“八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

众人惊诧地看向门口,就见一军士手里拿着边关战报跑了进来。

虽灰头土脸满面倦容,但是脸上的笑意掩盖不住。

“启禀皇上,李云州将军携精锐部下,和宋弘深将军里应外合,端了辽国都城。”

“辽国国王和王后尽皆被抓,鞑子听到消息,后退百里。”

【第413章 报喜】

如果说之前的乾阳殿像菜市场,那此时所有人则都像诈尸了一样。

灭了辽国?

李云州将军和宋弘深将军联手?

俩人加一起,有四十岁么?

而且李云州将军不是失踪了么?

朝臣有无数的问题要问,却没人给他们解答。

此时宣德帝已经站起身,手里拿着宋弘深亲手写的战报,笑的合不拢嘴。

对于帝王,这开疆拓土的功绩,足够他与历代先祖比肩。甚至后人书写史书的时候,他的功绩要再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之前鞑子一直有跟辽人合力攻打大周的迹象,此时辽国被灭,鞑子自然也怕大周腾出兵力,对他们出手。鞑子这一退,大周也能缓一大口气。

沈之修跪在地上高呼,“恭喜皇上,皇上圣主临朝,天佑我大周,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他这一跪,朝臣也反应了过来,都随着他跪地高呼外岁。

有人心里嘀咕,怪不得沈大人得盛宠呢。他们就只知道交头接耳,怎么就没想起来恭喜皇上。

宣德帝激动了好半天,才平复了心绪。心里琢磨着,该怎么封赏大军。

沈之修却一本正经地看向李景川,“王爷还觉得李云州将军不堪大用么?”

李景川唇角翕动,却没发出声音。

他从没夸过李云州,哪怕李云州立下这不世战功,他夸赞的话依旧说不出口。

沈之修的话,让整个乾阳殿落针可闻,众人也都看着李景川。

李景川刚刚怎么说李云州的,众人还没忘。心说这善郡王看人可真是不准,怎么就没看出这儿子是将帅之才。

他和李云嗣父子守了北疆那么多年,鞑子年年进犯。怎么人家李云州去了几个月,不仅让鞑子后退百里,还直接灭了辽国。

不过不管怎么说,李云州都是李家人,众人心里感叹,李家又要更上一层楼了。

站在文武百官之中的苏承邺一脸艳羡,怎么苏家就没出一个这样的子嗣?

可心里清楚,他也只有羡慕的份。 苏家祖坟又没冒青烟,这种好事怎么也落不到苏家头上。

他心里暗自祈求上苍,希望曾姨娘肚子里那个能争口气,给苏家长长脸。

李景川见宣德帝也看着他,咬着牙开口说道:“还是沈大人高瞻远瞩,云州确实是难得的将帅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