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头垂得很低,齐眉的刘海挡住了她的脸,也挡开了他全部的视线。

以何树森的想法,这么简单就饶了她也是太便宜她了,他需要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唐宓家境贫寒拿着学校给的助学金读书的事情并不是新闻。于是何树森想到一个主意,他觉得唐宓这个女人心眼儿太坏,德行太差,根本不值得学校给助学金,他认为,应该搞掉唐宓的助学金,让她拿不到钱。

何树森是什么人?他要做成这件事情非常快,何树森的叔叔和宣中校长关系不错,他家还出了钱修教学楼。

他这么想了,也这么做了,这事儿直接反映到了校长那里。

校长没直接答应这件事,但表示考虑一下。唐宓当时进宣中读书,是作为抢生源的典范例子,学校给了她承诺,只要她成绩不下降得太厉害,助学金不会少。

李知行知道这件事的时候已经有些晚了,他批评了何树森一顿,觉得何树森实在多事。直到听说唐宓被校长叫走之后,他连忙去校长办公室找她。

在校长办公室外,李知行听到了唐宓和校长的谈话。

唐宓对他和李知行的冲突供认不讳,说这事没有冤枉她的地方,的确是这样,她是这么说的。

校长问她知不知道李知行的父母是谁。

她说知道。

校长建议她道歉。

她说不。

校长一时也很无语。

她从头到尾都语气平淡,一副“我早就料到”的样子。

她说:“谢谢。您对我的支持我很感谢,取消助学金也完全没关系。”

校长又问她怎么办。

唐宓说:“没事的。我这个月会回家打听一下,我下学期转回嘉台那边,上镇子里的高中就可以了。”

校长有点儿吃惊:“这件事还没定,我没有让你转学的意思。”

她一脸平静地告诉校长:“您不用担心,我转回去之后也很好,那样离家很近,我也可以照顾外婆了。”

李知行绝不希望把她逼到这个份上。唐宓虽然说话难听,但她的境况不好是事实,她能从农村考入这所著名的重点中学也费了很大的力气,不是谁白白送给她的。他固然讨厌唐宓,但落井下石雪上加霜的事情,他没必要做,除了让他显得睚眦必报小肚鸡场,没什么好处。

唐宓离开之后,他找到校长,说和唐宓的事情是一场误会。

他的愤怒经过几天时间的沉淀之后,也已经散了不少,于是产生了一些疑问。

唐宓并不蠢,肯定明白自己在做什么样的决定。她本来是宣中的尖子生,还参加了数学竞赛班,在最近的一次竞赛班的测试中成绩居然比叶一超还高,是老师大大看好的竞赛苗子。如果回到镇子里的高中,她的机会一下子会少很多。

不是说镇子里的高中不能出人才,但是在更好的中学求学才更有前途,这是明摆着的道理。

如果她在宣中可以考上京大和华大,那在镇上的中学,可能她只能考本省的重点大学了。

而她很果断地放弃在宣中念书的机会,没跟他求饶,也没告诉任何人。

虽然这件事情被李知行挽回,那之后,两人的关系坏到了极点,再也不交一言。

没几天,她基至辞了课代表一职,虽然她用的理由是。“参加竞赛班没时间收作业”,但李知行也隐约觉得,这是因为她不想跟他打交道。

并且更奇怪的是,即便学校不打算撤销她的助学金,她也还是准备转校,亏得被班主任何老师和数学老师苦口婆心地劝住了。老师不愿意放走尖子生,这也是明摆着的。

直到来年的四月,李知行才大致明白了缘故。

那天是父亲的生日,全家人挺难得地在一起吃饭。吃完饭后,在外出差近一年的姑父私下问他,认不认识同校的唐宓。

他挺惊讶,说是同班同学。

姑父又问他唐宓在学校表现如何成绩如何。

他自然是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