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着这行字问颜如玉:“为什么清朝的聊斋故事,放一句宋朝李清照的词呢?”
颜如玉倒没觉得有问题:“挺切题的啊,都‘画皮’了,披了张人皮,表示不?是原来的那个人了,当然是‘人非’咯。”
陈琮点了点头,又跨了几级台阶,看第三幅。
画还是有关于《画皮》,题字又换了。
由来只见?画皮鬼,谁信王生真还阳。
陈琮看颜如玉:“这又是什么意思?”
颜如玉说?:“《画皮》这故事你总听过?吧,那个被害死的书生叫王生。但结尾皆大欢喜,他又被道士给?救活了。我干爷认为这不?合逻辑,是作者为了给?个好结局杜撰的,真正的故事里,王生就是死了、还不?了阳的。”
三幅古画看完,差不?多上了二楼。
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二楼客厅里挂的一整幅画,跟前几幅《画皮》很像,都是明清绘画风格,属于不?同的故事画在同一张大图上、形成一个系列,右侧大标题是《声声劝,运道图》t?,看来,内容是用?来警醒世人、类似《醒世恒言》之流。
从右到?左,古代的阅读顺序。
第一幅图画的是个官袍服饰的人,跪在地上一脸谄媚,面前是举刀的刽子手和颐指气使、异族装扮的武将,边上一排小字写着“偷生贬运”。
大致意思是,没有节气、苟且偷生,运道自然要遭贬低。
颜如玉见?陈琮又站着不?动?了,着实纳闷:“陈兄,你对这种字画,就这么感兴趣?”
这些?画,他这些?年来去进出,看过?千八百回了,都是些?老掉牙的说?辞,并没有什么特别的。
陈琮冷哼了一声,说?:“颜兄,你没有研究过?画吧?你不?觉得这画风很眼熟吗,很有明末清初八大山人的风格,尤其?是人物的眼睛,完全就是他的笔法?,带着一种遗恨佯狂,你仔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