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对多的关键,就是组合。

要如何组合出战斗力最佳的多人队伍去和对方对峙,这才是他们作为首领应该思考的关键。

岁雪长指一展,握笔在原有的策令上重重划了一记。

而后大笔挥动,于其上写道。

【军功爵制】

【即日起,以敌首计数,杀敌取首数为晋升标准】

【主讲计为六首,有额外功勋;副将次之,计为五首;军师与之相同。均为视对手级别,可获额外奖励】

【精锐士兵视为三首,普通士兵视为一首】

【一首赏贝币,三首赏金银,六首升官一级,十二首升官三级】

岁雪看着卷轴上好看的飞白,一字一句的念道其间字句。

语毕,其下士兵一片哗然。

“首领,哦,不对。”

“您现在已经不是首领了,岁雪姑娘。”

人群中突然传出一道冷寂的嗓音。

是个大腹便便的中年将军。

那腰围极粗,约莫有两个柱子那般。

岁雪扫了眼他的将军肚,并未多言。

毕竟在古代、乃至于原始社会,产粮总是匮乏的。

行军打仗之时,要赢,靠的就是身上的肥膘。

军队不是每天都有物资,这些肥膘,关键时刻,就成了救命的事情,成为了决定整个军队胜败的关键点。

岁雪扬眉,不卑不亢的回道。

“这位将军,有何见教?”

那中年老将军拱手,声音洪亮。

“末将刘忱,见过岁雪。”

“末将以为,岁雪姑娘并没有修改军策的权限。”

“其一,我部落的首领已并非岁雪姑娘。”

“其二,我部落的军策已经延续多年,您突然改动的面目全非,将我等置于何地?”

“其三,恕末将直言,岁雪统领年岁尚浅,带兵打仗的经验太少。此外,也并未接受过太多的军营事务的处置,不宜过快接手人数高达五万人的军队。”

刘忱一字一顿的道来解释。

岁雪听得出来,他并非是刻意为难岁雪。

而是,在客观事实上,岁雪的确难以服众。

她相对稚嫩,距离征战沙场已久的老将而言,差距确实太多。

更何况,一接手,就是这么大场仗。

岁雪勾唇,以拱手回应。

“刘将军所言甚是。”

“不过,岁雪给出的军策,绝非信口胡诌。”

当然不是信口胡诌了。

她抄袭的可是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什么概念?什么样的历史地位?

自然是有可取之处的。

只是

只是如何让他们理解这条军策的价值就成为了首要。

岁雪敛眸,看着在场兵士眼高于顶的样子,无奈摇头。

聪慧如她,自是从他们的眼神看出来。

问题的关键并不是军策的修改,而是对自己的臣服。

她需要一个,证明自己能够真正的率众打仗的契机。

一个证明自己的契机。

就在这时

探子突然冲进来,连滚带爬地来到岁雪跟前。

他的左腿被人硬生生地割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