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1 / 2)

秉着?以己度人的原则,她略略思索一番。该不会是哪个?晕船的可怜人吧?

她手里边正好有一味治晕船晕车的“灵药”。

新鲜的青橄榄。

内侍省今天才送来的。这时代?,不止新鲜的野菜马兰头是御赐的,橄榄更是贡品。

在汉朝时,橄榄还曾作?为奇花异木种在上林苑里。

福公公甚会说漂亮话,“今年各处落了大雪,这橄榄的数量没往年多,陛下念着?郡主要进补,特意赏赐了滋补的白莲。过了年,岭南又贡了一批来。要是过了这阵,可得等到?暮秋了。陛下说,郡主擅长烹制佳肴,特意赏了大半。还有,崔大人也将他那?份贴了进来,所以看着?多了些。”

前头说的,不管真假,萧鸣笙只管谢恩。但是,崔大人把?贡品贴进来,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崔家六郎的情商怎么忽高忽低的?

她想照着?岭南的做法,做一道南姜橄榄,用石臼舂好,能鲜食,也能腌渍存放。

但是,他们要买茶,萧鸣笙便从架子上取了茶叶。

这茶,是荀二郎送的,名为秋子。比起?崔明?端送来的贡品,还是寻常的秋子更适合在茶楼出现。

茶泡好,萧鸣笙也舀了一碗橄榄,把?石臼里捣好的南姜粉末掏了大半出来,往石臼里头下了少许盐和糖,再将橄榄放进去,控制好力道,既要将橄榄捣开,又不能捣碎。

这点力气活,她能做。

做来行云流水,阿草请缨,也没轮到?她上阵。

南姜辛辣,用盐和糖调和后,气味好了不少,再多了橄榄的甘香,阿草都走远了两步。自己可不能贪食,这是要卖钱的!门口那?群人,一看就很有钱的样子。

袁志在一旁多看了几眼,也不问?郡主从何处学来的。

这一小份南姜橄榄,便随着?一壶清茶送到?了客人手上。

那?名精干的侍女?狐疑盯着?阿草,“我们只要了一壶热茶。”

“小店的茶粗劣,怕不能入贵客的口。贵客从渡口方向来,或是坐船腻味了,正好后厨有橄榄,所以冒昧上了一份。”袁志难得抢在阿草前开口,这是郡主教的说辞。

“彩云,厚赏。”马车里头传来个?虚弱无?力的女?声。

那?个?名为彩云的侍女?,当即从袖口摸出两个?荷包,分别递到?二人手上,“多谢了。”

于是乎,连茶带壶,连橄榄带碗,跟着?车队浩浩荡荡走了。

阿草笑嘻嘻捏着?荷包里的银锭,又探头去看袁志,好像是一样大小。

袁志则是摸着?荷包的棉布,再目不转睛看着?车队护卫们的步伐。

马车没什么标志,但护卫的腿脚功夫不弱。出手又这样阔绰,想来是个?要紧的达官贵人。

他将这一切都报给了郡主。

萧鸣笙没太惊讶,只是笑笑,示意他们也尝一颗橄榄,“梅花坞的码头,似乎是用来运输沿途贡品,鲜有百姓能坐船来京。像秦家表姐,大抵也是运作?了许多。他们在光天化日下行走,尚且想着?买壶茶缓缓,非富即贵,我们这茶楼的生意,可不就来了么?”

好一通话,阿草听得云里雾里,只是将荷包的银子倒出来,足有三四两。

她高兴得连橄榄也不吃了,“留着?卖钱吧,这个?能赚好多钱。”

萧鸣笙只能是拈了一颗,示意她张嘴,“我们茶楼的位置偏,大抵是一年不开张,开张吃一年。舂好的南姜橄榄不吃,放久了,里头的汁水就跑了,到?时候干巴巴的,很可惜的。”

阿草依言张口,袁志也跟着?吃了一颗,果真是甘香爽口,很是提神。

萧鸣笙也接连吃了两颗,久违的味道,心口的浊气都跟着?散了散。少许的白糖,能很好的调和南姜的辛辣和橄榄的青涩,入口带着?些甜,也能等到?橄榄的回甘。

这小半筐的橄榄,方才已经将一部分焯水,放在山泉里冷却,再捞出放在日头底下晾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