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1 / 2)

她也是不知,但看?了郡主案板上红彤彤的腊肉,认真想了想答:“可能是要煮羊吧。”

“……”

这下轮到萧鸣笙无语凝噎。

萧家守孝六年,连荤腥都没沾。家里的老仆预备几个大铁锅吃土她信,吃羊那可省省吧。

但卢妈妈脸色为难,也不方面问。还是做饭吧。

米已经提前浸泡一炷香,倒入砂锅,加一倍多的水,大火煮开,小?火焖煮,铺上腊肉和香肠。

这会儿功夫,将?香芋放入油锅里煎至两面金黄,和煮熟的栗子?一起码在米饭上。

萧鸣笙还偷空往三个砂锅锅边淋上了花雕酒,一时?酒香四溢,把?阿草看?得一愣一愣的,“等下有锅巴,香香的脆脆的,你?爱吃的。”

阿草呐呐应下,不好说她更喜欢吃这碗酒。

冬日没有绿叶蔬菜,只?能用胡萝卜丁和香菇丁来?点缀。

最后,夹些许的姜丝,再往中间打上个蛋,盖盖焖六十个数,便可出锅。

不时?开盖又?盖上,阿草有些手忙脚乱,但出锅闻到腊肉的香气?,不住吸溜着口水,“郡主这个好,比崔大人的还好吃。”

“……那当然了,崔大人是客人,得□□致的。”

萧鸣笙随口道一句,又?递给她不同的酱料汁子?。以一个不甚严谨的厨子?标准而言,是要淋上酱油,搅拌搅拌。

但是阿草他们?的口重些,另外?调了辣酱。

于是乎,一锅正宗的广式煲仔饭,与三个辣肉饭便上桌了。

萧鸣笙第一口便吃了腊肉,油脂浸入米饭,腊肉不油,只?留下咸香。米饭软而不烂,比大锅焖的有嚼劲,吸收了各色食材的香气?,嚼起来?十分满足。

萧家其他人没吃过煲仔饭,但是搅和成拌饭,又?都是辣口,大口大口吃得干净。

吃到最后,就剩锅底的锅巴了。

萧鸣笙脾胃弱,她那份便没淋上花雕酒。看?阿草吃到最后,用勺子?将?锅巴都扒拉下来?。

她年纪不大,又?是孩童心性,吃了第一口,“香的,脆的,郡主好吃……”

这评价,和荀家小?郎君是一样的句式,除了多念叨了一个“郡主”。

卢妈妈边刮,边说起了萧家旧事,“奴婢记得有一回,后厨焖了一锅米饭,底下也是这样,吃完了,每人分一块……”

话未叹完,她才惊觉不合时?宜,手足无措,除了告罪,也红着眼。

“嬷嬷把?泪擦擦。咱家从来?就没有那么多的规矩。”萧鸣笙笑着宽慰她,也扶了扶胀痛的心口,“从前是随父亲和将?士们?一起守护西北,如今,他们?也来?守护我们?,切莫将?他们?忘了,才是正经事。”

袁志一向不多话,这回也红了眼眶,背过身去,连锅巴都冷了。

萧鸣笙瞧着他的背影,脑子?躲藏的记忆忽而又?探头?:黄沙蔽日,战马嘶鸣,西北将?士用骨血铸造起最后一道防线,胡人的脚步停下了,他们?的命也留下了。

立碑,她要把?西北将?士的碑,立到京城来?。

第073章 砂锅米线

崔明端想?让她安心养病, 不敢将外头的琐事来?扰了她,殊不知她原就不是?花房里的一枝花。

小寒二候,喜鹊不知是?从何处衔来?的湿泥,尽往高耸的屋檐下?筑巢。

崔家在办岁寒宴, 院中有一株百年腊梅, 年年花满枝头。

有位巧嘴的妇人朝崔夫人贺喜道:“都说宅子现四喜, 家中出?能人。今年崔大人调任陵安府, 这往后还有的升呢。”

这样的吉祥话, 谁不爱听?何况崔三夫人是?真真看重崔明端。

众人便?就着崔大人幼时的琐事, 说得津津有味。

偏里头就有不称心的夫人,饮下?温好的酒, 还要刺一句:“我没读几本书, 眼?神也不大好, 怎么看那喜鹊的尾巴长长的, 可别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