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惦记我的老豆腐呢!”李婶掀起棉被,热气一冒,豆香扑面,“咋的,跟老林这是……”
林志风刚张嘴,郑美玲把话接过去:“先处着看。”
“处对象啊?”卖猪肉的刘胖子那边刀子一剁,“老林行啊,二十年没白等!”
雪球瞄了一眼她爸,耳朵尖红得发亮,塑料筐差点脱了手。
“处什么对象?”郑美玲往前走,翻了翻隔壁摊的白菜帮子,“五十多岁的人……”
“五十咋了?”摊主大娘笑着接话,嘴角一歪,“我家那口子上个月还给我买金镯子呢!”
林志风腮帮子一鼓,憋笑憋得脖子都粗了一圈,忙挤出句:“美玲爱吃鲫鱼,我去前头看看……”
他一走,雪球就快没憋住,低头咳嗽似地笑了两声。
老林这走路的姿势,同手同脚的老毛病又犯了。
郑美玲往鱼摊前一站,摊主小陈手里的刮鳞刀顿了顿,鱼鳞飞得歪歪斜斜。
“这鲫鱼肚子都瘪了,还卖十二?”她伸手一掐鱼鳃,“八块,挑条不瘦的。”
小陈赶紧陪笑,“大姨,这价我本儿都不够……”
“行了吧。”郑美玲甩了甩手上的水,“你可能不记得我,我可记得你。你爹陈广发那会儿拄拐往我家送鱼,你还穿着尿戒子蹲鱼盆边玩水呢。”
“行,就八块!”小陈一咬牙,把鱼丢上秤。
雪球跟在后头,看她妈在几个摊位间转来转去,像是捡场子似的。豆角摊刘嫂一报价,郑美玲皱起眉,“昨儿三块八。”
调料摊老马头想糊弄,她揭开罐盖扫一眼,“花椒都长毛了,白送我都嫌占地儿。”
林志风一路跟在身后,边走边点头,“就是就是”“美玲说得对”,一脸“捧哏”的知足样儿。
雪球站在晨光里,看着母亲在人流间穿来走去,一手提着菜篮,一手指来点去,不慌不忙地跟人打着口舌架。
记忆里那个“能砍菜价也能砍人嘴皮子”的郑美玲,一点没变。
她凑过去拉了拉袖子,“妈,你二十年没来了,咋对菜价这么门儿清?”
郑美玲正把香菜往秤盘上一摔,“你当我这二十年在深圳光晒太阳了?”
见四下没人注意,她压低声儿,“昨晚去小超市,问你赵婶要了个行情表。”
林志风正侧着耳朵偷听,刚笑出声,还没来得及夸,就被她一肘撞了个趔趄。
“真复婚啦?”卖小百的刘姨探头问。
“看他表现。”郑美玲抬手掸了掸林志风肩上的灰。
“听说你在深圳当大老板?”修鞋的老孙头把人堵在路口。
“哪儿啊,小本买卖,图个辛苦钱。”她顺手把林志风歪掉的雷锋帽扶了扶。
林雪球揉着耳朵。“复婚”“小本买卖”几个词,一下一下往耳膜上敲,快要敲出层茧子来。林志风却满面春风地凑过来,“闺女,帮我记着点啊。”
“记啥?”
“你妈这一路,跟人说话的时候冲我笑了八回。”他掰着手指数得认真。
时针挪了一格,天边泛了蓝。老林挎着的菜筐里只躺着条巴掌大的鲫鱼、一块豆腐,和两绺香菜。林雪球这才反应过来:这哪是来买菜的,压根就是她妈郑美玲重回平原的“亮相”。
她妈在菜市场转悠这一圈,比明星走红毯还讲究,从鱼摊到菜摊,每个摊位都是精心安排的采访点;讨价还价时那气势,和甩香菜的动作,都透着股“老娘回来了”的威风。雪球想起小时候看动物世界里,母狮子回到领地后都要先巡视一圈。
合着她妈这是来“标记领地”来了!
“爸,”雪球捅了捅林志风,“我妈这是要把郑美玲重回平原县的消息登报?”
林志风闻言咧嘴一笑,“登啥报啊,你妈这一早上,够上晚间新闻了!”
嘿嘿!我来了!!!
老师记得常来坐坐!
逛早市这段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