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友,愿意出面撮合。Amy 跟杨子琪说,已有银行愿意以门店资产为抵押,提供过桥贷款。目前的当务之急,是砍掉那几家持续失血的店面,缩减成本,只要能够度过眼下的危机,品牌本身价值仍在。
她还主动请缨,愿意留在“三川”,继续负责品牌和市场发展。
Amy 之前和戴齐一起见投资人与合作商时,常嫌戴齐太不聪明了。可不聪明又如何,他家就是出得起钱,给他这样挥霍。她知道自己比戴齐精明得多,却只拿到戴齐给自己的一点点股权。戴齐对谁都小气得很,CFO 这样的核心高管,他甚至连股权都扣扣嗖嗖不肯给,那人家又何必来初创企业跟他瞎混呢。都亏自己长袖善舞,才能稳定团队。
即将到账的融资款飞了之后,戴齐已一蹶不振。但 Amy 不甘心就这样离场,毕竟忙了许久,就这样一无所有,她实在不甘心。难道再跟着戴齐从零开始,瞄上某个初创企业抄一抄,继续所谓创业么。
与其那样,不如抓住杨子琪。Amy 看得出,这姑娘心机是没有的,自己要在身边潜移默化影响她,难度不大。
她放得下身段,杨子琪也被她描摹的美好愿景打动,二人一拍即合。杨子琪此前见过 Amy 数次,觉得她足够精明强干,讲起管理头头是道。既然自己要做点事,总要有得力助手襄助。
Amy 看起来十分适合。
杨子琪太想做点什么了,哪怕是父母眼里闹着玩玩的茶饮烘焙。从小到大,没人觉得她能做正经事,只懂吃喝玩乐,已成半个专家,除了流水般花钱,一事无成。
她要真的打他们的脸。
况且,接手“三川”又不是要系上围裙做油腻腻的餐厅老板。高端中式茶饮及生活方式专门店“实控人+完美主义的产品经理”,这个头衔岂不比做个岌岌无名的投资经理强。
再说,父亲当年还不是从服装厂扛大包起家的,凭什么瞧不起这生意。
她打定主意。她知道从小到大,自己要求的东西早晚能得到。实在不行,哭一哭,母亲一心疼,父亲就会投降。
她脑中已迅速计划好,等此事定下来,要和两位闺蜜先去首尔与东京,考察一波精品咖啡茶饮与高端烘焙市场。以前她们常结伴去日本,但那时只是吃吃喝喝。今后可不同了。自己已摇身变为一位事必躬亲、要求完美、工匠精神的年轻创业者。
杨子琪很满意。
于是她更无心上班,最近天天约不同部门同事吃散伙饭,但毫无凄凉之意,日日春风满面。
虽然职级升了,但这行里,只要没当上董事总经理,办公桌就仍在公共工区,有一方窗景已是额外加赠。薇薇安座位旁,窗外几棵枫树,叶子正由绿转黄,仿佛一副油画。她最近沉郁许多,常盯着那几棵树愣神。贾岚一旦离开,她仿佛失去主心骨,有些不习惯。
工作不过是为了赚钱,谈感情就幼稚了。可人毕竟不是机器,每天八到十小时相处,情绪不受影响也很难。一朝改变,她的确觉得空落落的。
过去几年,她只顾着跟贾岚努力工作,虽然与人为善,但并没有多少真正亲密可以说心里话的同事。加上之前的事,如今很多同事见到她,脸上也只带着一种客气而疏远的恭喜。她的心里话无人可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