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是她插嘴争辩的时候。

张若林最讨厌有人顶嘴了。

她悄悄用余光看看左右,只见其他人都做严肃状,贾岚则有些不安和尴尬。近两年,他在一众合伙人中异军突起,从一个不起眼的新晋合伙人,一跃而成张若林面前当红炸子鸡。张若林不是好脾气的人,但近来事事与他商量,愿意听他意见,从未有这样让他当众下不来台的时刻。

见他们都沉默,张若林追问:

“增资后收购团队溢价的原因是什么?Vivian 你来说。”

“溢价主要是给团队一定激励,一方面避免团队把利润做高,第二,适当调低利润,降低收购成本。”

“未来扩张计划的依据是什么?”

“目前的单店效益估计比较保守。小组预计,在北上广深以及成都长沙这样的新消费热点城市,就有约 100 家开店空间。之后,围绕消费者核心诉求,可能不断拓展产品边界,跨界咖啡、酒饮以及文化周边产品。”

张若林依然语气不饶人:“这些预测,我看很多都是基于天马行空的设想。我不知道这是经过推演的计划,创始团队的设想,还是你们的幻想?有限的投资周期内,有多大可能将这些构想一一落地?这样一个体量不大的项目,我们又有多少可能投入足够资源帮企业实现?”

连珠炮般一通追问,他的意思已不能更明显。

张若林自己问毕还不过瘾,请其他委员对小组提问。大家见势,纷纷开口:

“进一步扩张将面临的规模化和异地管理,创始人和团队能做好吗?”

“戴齐和 Amy 是情侣关系,这样未来公司治理上是否有隐忧?”

“小组对 downside scenario 是怎么考虑的?”

……

还是张若林打断了这轮追问:“这样吧,大家也先不用去抠这么细,请小组重新把工作做扎实,尤其是财务尽调,然后大家另约时间重新决策吧。”

贾岚一张脸黑得如同锅底。薇薇安也不敢多言,回到位子也只是默默坐在电脑前,等贾岚心情变好,给她下一步指示。

第二天傍晚,薇薇安已下班到家,接到张若林助理钟慧慧的电话:“今天没出北京吧?张总回北京了,想请你过来一趟。”

只要没出北京,就没理由不去,并且要立即、马上出门。

老板就是可以有这样的作风。

钟慧慧约她去金融街丽思卡尔顿,这家酒店已经有些旧旧的,但胜在位置好,见人办事都方便。酒店大堂里若掉下一块砖头,少说也能砸中三五个搞金融的。

这天,附近正有一场金融论坛举办,已是散场时分,许多人涌到这里,令大堂如菜市场般,摩肩接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