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宜解释,这个社会里,大家都做着不一样的工作,但大概分成三种类型,一种是农业,就像这个农场一样,经营农业的人们通过卖出培育食物和副产品获得收入,也让其他人能吃上好吃的。第二种是工业,钢铁啦、衣服啦都是经营工业的人们生产的。第三种是服务业,里面又分为很多类,妈妈以前做律师,就是服务业的一种。而爸爸是商人,既生产工业品,又提供向人们提供服务,可以说包含了后面两种类型。

两个孩子听得半懂不懂,但算是有了大概的理解,不过她们对于爸爸这个“商人”的身份还没有充分的认知,只知道他又要做这个,又要做那个,顿时露出了同情的目光。

“爸爸真辛苦。”

姜宜:“嗯,所以你们平常要多体谅爸爸。”

小两:“可是爸爸每天都在家里,妈妈不仅要出门上课,回家的时候还要继续画画,妈妈更辛苦。”

小只也说:“妈妈的画也很好看,妈妈更厉害。”

陈书淮也点头,“妈妈比爸爸更厉害。”

“但爸爸可以挣更多的钱。”姜宜说。

两个孩子想了一下。

小两:“我以后要像妈妈一样学画画!”

小只:“那我要像爸爸一样当商人,赚钱养活爸爸妈妈和姐姐。”

晚上睡前,姜宜想起在农场的事情,跟身边的男人说:“她们分工还蛮明确的嘛。”

陈书淮关上灯,将她揽进怀里,“我倒无所谓她们以后会不会接手集团。能接手当然好,如果没有这个意向,该有的股份总会放在她们手上的。加上信托、给她们买的房产还有那些珠宝、藏品,她们什么也不做也没关系。”

“你可不能跟她们说这辈子可以什么都不做。”姜宜提醒他,“正是因为她们什么都不缺,才得让她们努力去找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陈书淮立刻顺从:“是,你说得对。”

他知道姜宜注重对孩子精神世界的培养,但他习惯了陈父陈母那一套,有时候在她眼里就显得有些过分骄纵孩子。

姜宜见他这没什么立场的样子,没忍住笑了一声,掀开被子起身,“我去看看她们。”

她推门进入孩子的房间时,保姆正在给她们念故事书。

姜宜接过故事书,坐在她们床边,念了一会儿,忽然停下来看着她俩。

两个孩子今天玩得开心,已经早早有了困意,这会儿躺在床上正听得昏昏欲睡,见妈妈的声音忽然停了,又睁开眼看她。

她们的眼睛和鼻子很像陈书淮,但脸都很小,随了她。

姜宜看着她们,总是忍不住想,真神奇嘿,这俩小孩儿是她和书淮的孩子,会说话还有自己的思想,有时候她看得到陈书淮的影子,有时候有看得到她自己的影子。

姜宜请教她俩:“当双胞胎是什么感觉呢?”

小只说:“就像爸爸妈妈在一起的感觉。”

姜宜听了,满头问号。

小两解释:“爸爸说,幸福就是和妈妈永远在一起。我和妹妹也会永远在一起,所以我们很幸福。”

姜宜回到房间的时候,陈书淮为了等她又看起了书。

她躺回他身边,盯着他看了半天。

良好的生活习惯让他依旧保持着年轻的外貌和身体,但眉眼间的神态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和阅历的丰富变得沉稳内敛。

陈书淮瞥了她一眼,看见她满眼亮晶晶地看着他,笑着问,“怎么?有事儿相求?”

“没事儿就不能看你了?”

他大方地说:“可以,请继续看。”

姜宜靠在他肩上,忽然说:“人这一生最多有四面镜子。”

闻言,陈书淮放下书,转过头凝视她,听她继续说。

“父母是第一面镜子,伴侣是第二面镜子,朋友是第三面镜子,而孩子是第四面镜子”

说着,她抬眼看向陈书淮,“小两和小只她们会看着我们,到我们俩一起进入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