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名字,曾是他最大的骄傲。
父母都是县城最大的肥皂厂里的工人,没什么文化,却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他身上。父亲最爱在酒后拍着他的肩膀,满面红光地对邻里炫耀:“我儿子国华,学习可好了,我们家的骄傲,以后是要干大事的!”
那时候,他是信的,相信父亲,也相信自己。
他铆足了劲读书,从县里最好的中学,一路考进了省城的重点大学,成了家族里第一个正儿八经的大学生。他拿着录取通知书回家的那天,父母拿出攒了小半年的积蓄,在镇上最好的饭店摆了三桌,父亲喝得酩酊大醉,抓着他的手,反反复复就那一句话:“好儿子,给爸长脸了。”
他以为,他会一直这样,成为父亲的骄傲,和父亲一样,成为这个家的顶梁柱。
可那根顶梁柱,到底是在什么时候被蛀空的呢?
那年暑假,他兴冲冲地提着大包小包的特产回家,推开门的瞬间,就感到了些不对劲的味道。家里太安静了,静得能听见墙上挂钟秒针走动的声音。母亲坐在沙发上,背影僵直,电视开着,演着热闹的喜剧,她却像一尊没有生命的雕塑。
“妈,我回来了。”
母亲缓缓转过头,脸上挤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国华回来了啊。”
父亲不在家,李国华环视一周,很快发现了这件事。
“妈,我爸呢?又去厂里加班了?”他放下沉重的行李,观察着母亲的表情,小心翼翼地开口问道。
“……嗯,他忙。”母亲避开他的视线,转身进了厨房,“饿了吧,妈给你下碗面。”
那碗面,李国华吃得心不在焉,他注意到墙角那双父亲十分宝贝的皮鞋不见了踪影,家里的某些地方也好像变得很空旷。一种不祥的预感像藤蔓,悄悄缠上他的心脏。
接下来的几天,父亲始终没有出现,母亲的沉默和闪躲让他心里的疑团越滚越大。她常常一个人对着电话听筒,压低了声音,说着说着,就开始小声地抽泣。他问过几次,母亲都只是摇头,说厂里忙,回不来。
直到邻居家的彭阿姨在楼下碰见他,把他拉到角落,欲言又止地一边拍着他的肩,一边叹着气,他才从那些支离破碎的言语中,拼凑出了一个丑陋不堪的真相。
父亲在外面有了别的女人,已经好几个月没回家了;母亲各种方法都试过了,不管是去厂里闹,还是低声下气地哀求,都没能拉回他。
那个消息像一道惊雷,直接劈在他头顶,震得他耳鸣目眩。
他已经记不得是怎么和彭阿姨告别回到家的,但他记得,那时第一次,也是自己唯一一次对着母亲失控地质问。
“为什么不告诉我?”
母亲坐在靠近阳台的小板凳上,背对着他,很久都没有回头。直到她的肩膀剧烈地颤抖,李国华慌张地跑到她面前蹲下身子,才发现满脸都是泪水。
“国华,你是大学生,是家里的希望,好好学习,妈不想让你为这些事分心......”
那一刻,他所有的愤怒都化作了巨大的无力感。
他看着母亲一夜间仿佛苍老了十岁的脸,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做心如刀绞,他想做点什么,却发现自己什么都做不了。
怎么会这样呢?他明明是全家的骄傲,但现在,却连保护自己的母亲、保护自己的家都做不到。
他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家”这个字,是如何分崩离析的。
“他在哪里?”李国华伸手抹去母亲脸上的泪,轻声开口。
一开始,母亲不愿意告诉他,只是一味的摇头。
“妈!”李国华双手扶着母亲的肩,提高了音量,但此刻,他却异常平静,“告诉我。他在哪里?”
厂里的宿舍楼又旧又破,楼道里堆满了杂物,他敲了半天门,无人应答,门却虚掩着,轻轻一推就开了。
房间里乱七八糟,空气中一股酸腐的气味,父亲那件他熟悉的蓝色工装外套,就搭在床尾的椅子上,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