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子别的页里都见缝插针地写满了字,这一章却保持着空闲干净。
字也简单好认,刘义成便先从这章读起。
诗都没有题目,只是有的在开头画了简笔画。这一首前边画了一朵小云彩。
“刘义成你看那片云,像一只大水母,
在银河里游。
我们两个一起,飞到它的梦里去。”
“人养的鸟亲人,只是长大发了情,就飞走了。
你说。
原来大大的刘义成,也养过小小的鸟。”
本子的最开始,是几页警示录,也写满了。刘义成没读完一条,就能回想起卓哲当时做了什么傻事儿,或是说了什么傻话,接着咬牙切齿地掏出本子写下这些话。
只是警示录到了后半部分,就变得沉重起来。如:别人不愿回答的事情,不要多次追问。
又如:就算在亲密关系之中,也要把握好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距离。
又有加粗的再次出现的一句话:当下的问题当下解决,拖延之后让问题越来越坏。
一条条警示录跨越了数年时间,从他们相识到他们分别,像树的年轮,记录下了所有的晴雨和寒冬。
那之后是人物图鉴,第一页就是他一直认得的三个字:“刘义成。”
“刘义成。性别男。身高1米96(目测)。年龄:32(1968)。生日:未知。”
未知两字被划掉,写上了“阳历三月二十九日。”
“特征:黑、短发、健硕。身高体壮、力大无穷。
性格:寡言少语、冷酷无情(划掉)、吃苦耐劳、有担当、有责任心、细心、可靠。有条理、有想法、一根筋儿、固执。
喜好:未知。”
「未知」两字被划掉,后边写上了「某人」。
“不喜欢:未知。(似乎没什么喜欢的,也没什么不喜欢的,什么都能接受,也不会因什么事而生气。)”
下一页是邹支书,邹支书这页涂改得更多,都是把坏话改成了好话,最后涂改的版本里,已经把邹支书夸上了天,说他是老神仙。
平衍村的所有村民都被记录在案,只是篇幅较少,三人占一页。
到了林场篇,一人又单独占了一整页,标题是“馒头姐姐。”
“馒头姐姐,本命未知。性别女。身高1米69(或更高)。年龄:24(1968,目测)。
生日:未知。
特征:白、丰满、很美。性格:爱笑,捉摸不透,温柔。喜好:刘义成。不喜欢:未知。”
紧接着是一份清单,记录了哪年哪月哪日,她给了刘义成几个馒头,又说了什么话。
还有她说卓哲的,也都被他重重地记录在案。
卓哲的直觉的确非常敏锐。自打他回到村里,她就一直对他非常照顾。
刘义成想若是那时没有卓哲,若是她一直等他,他大概最终会娶了她,和她一起过日子。
人物档案之后是农业档案。记录了禽类从孵化到饲养的各个阶段,也有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的种植要点,都配了图。
也果真有那篇《如何分辨:杂草、小麦、韭菜和辣椒苗》。刘义成回忆起他们一同躺在炕上,卓哲红着脸,眼睛里噙着泪光,一字字地读给他听。
他记得那每一个字,读到后边,他已无需再翻字典,卓哲就在他耳边一字一句念着。
在那篇《各种动物的授精行为分析:禽类(鸡和鹅)、哺乳类(猪、羊、马,对比人)、其他(虫类,鱼及两栖类)》里,专门有一节,小标题是《从生理角度论人类是否会分泌毒液》。
先是举例了坊间谣传,而后从人体生理的角度否定了这一可能性。
再后是他亲自验证,所谓「毒液」可食用,食用后无不良反应,只是味道不佳。
回想起来,刘义成那时也不是那么确定。他那时想,他就算没有毒,也只会给他人带来厄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