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1 / 2)

为此,她特地去拜访了一趟梁家,想从这边打听点消息出来。

自从梁志胜顺利考上中专,贺明珠被邀请参加梁家的升学宴,之后两边渐渐联系变少。

不过她和梁志胜的关系还不错,和粱父的棒骨采购合作也没断,逢年过节就会去梁家坐一坐。双方都有意维持这段友谊,相处起来相当的热络熟稔。

贺明珠到访,几番客套后说出来意,粱父也没藏着掖着,告诉她肉联厂的这套设备早就被其他企业预定了,拆下来就会被运走。

贺明珠不气馁,转而问粱父周边有没有类似的罐头加工设备要出售。

粱父思考片刻,还真想到了一家倒闭的罐头厂,最近正要将厂里设备拿去卖废铁。

这家罐头厂是建国后建立的,厂里的设备都是苏联进口货,当时可以说是全国首屈一指的罐头厂。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罐头厂经营不善,负债累累,在计划经济的年代,还能通过行政命令来勉强维持罐头厂的生产运转;但到了改革开放后,罐头厂就维持不下去了,甚至到了要将设备卖废铁的地步。

虽然贺明珠可以买到这家罐头厂的罐头加工设备,但粱父并不建议她去买,因为这套设备是五十年代的设计,距今已经有三十多年,设备的年纪比贺明珠都要大。

经过三十多年的运转,设备上大大小小的毛病不断,这也是这家罐头厂生产的罐头品质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

与其花钱买这套老掉牙的过时设备,还不如再等一等,看看有没有其他工厂要出售罐头加工设备,或者自己找钢厂定制一套。

听了贺父的话,贺明珠没说买还是不买,只是找他要了这家国营罐头厂的地址和联系方式。

之后,她自己没出面,让贺明军跑了一趟,以略高于废铁收购的价格,从即将倒闭的国营罐头厂手里,将全套的罐头加工设备买了回来。

到底是苏联货,具有苏系机械特有的超级冗余设计,即使是过去三十多年,并在经历长途运输的颠簸后,这套罐头加工设备依旧能够正常运转。

贺明珠从附近工厂和职业技术学院里高薪雇佣了几名工程师,让他们对这套设备进行了彻底的检修和清理,替换了一些磨损过度的零件。

老树发新芽,这套五十年代的罐头加工设备经历翻新后,展现出新的面貌。

外形依旧是粗黑笨重,但内里在运转时却是十分是丝滑流畅,齿轮咬合间发出有规律的、迷人的机械声音。

等这套罐头加工

设备在工厂落地后,杨冬梅带领女工们开始了新一轮的学习过程。

而这次,女工们不再抱怨,更没有叫苦连天,而是积极地提问,每人手中都有一个笔记本,将工程师说的话都记录下来。

这套设备的设计相当简单,操作起来也不算难,可以被分为三个模块,一是食材的烹饪,二是罐头的自动化灌装,三是罐头的高温消毒。

而在这一过程中,对人力的要求不算少,女工们需要完成对原材料的清洗、切割等初步处理,并在机器运转中进行简单操作。

由于生产线是半自动化的,并不能完全摒弃人力,在许多方面都需要人类的协助。

在工程师的带领下,女工们在完成第一次的罐头试生产工作后,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前景充满了信心。

原本还担心杨主任是为了稳住大家才说这些话,可当大伙儿真的实地操作后,才发现原来她说的都是真的。

罐头厂不会开掉她们,而且还需要更多的工人来完成罐头的生产。

一个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女工们对罐头加工设备的操作日益熟练,可以在没有工程师协助的情况下独立完成机器的操纵。

当第一批罐头从流水线上下来时,整个厂房爆发了一阵又一阵的欢呼声,几乎要将房顶都掀翻。

与此同时,罐头厂对卫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女工们原先只需要穿着工作服和帽子,而现在需要穿戴全套连体衣,戴口罩,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