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这家伙一听到那曲子就着了魔似的,说太好听了,也不跟我聊天了,听了一遍,就扛出把马头琴,合着那个琴声拉了几遍。别说,你们俩配合得还挺好!”

乌尔衮的这几句话就像是往我平静无波的心海内扔下了两块石子儿,立时晕开了无数的涟漪。

送走了乌尔衮,我又魔障了,马头琴声回荡在耳边,脑海中不停地浮现班第的笑脸,一时间心头似乎有好多话要跟班第说,于是便摆开了纸墨,欲提笔给他回信一封,可是真要下笔,却又不知从何说起,下了笔之后,回头一瞧,又觉得似乎咋写都不合适,就这样写了揉,揉了写,垃圾制造了一堆,写到三更,还是白纸一张。

帮我磨墨的小穗关切地道:“主子,都三更天了,写不出来就明儿再写吧。”

我回过神来:唉,胸中有千言,下笔无一字!谁能知我此时情啊?此刻,我已是“剪不断,理还乱”了!

又思索了片刻,我终于提笔回了一首小诗:“千里锦书已收悉,闻报平安心欢喜,边塞寒苦多辛劳,望君珍重莫大意。”

写罢这首,我的心绪终于平静下来,能安然入睡了。

作者有话要说:  一首小诗是偶替纯禧写滴,见笑见笑哈~~~遁走~~

☆、回转京师

虽说我,胤褆,胤禛,胤祉,永绶都很留恋在兴安的逍遥又安逸的生活,但也不得不跟兴安说再见了,因为中秋佳节将至。这可是举家团圆的大日子,我们必须赶回去。

“要是能在这里造个屋子常住该多好啊!”出发时,胤禛“三步一回头地”依依不舍地回望着渐渐远去的绿水,青山,草原,湖泊,发出了如是感慨。我深有同感,可惜,“凉亭虽好,却非久留之地”,兴安再好,咱也不能乐不思“宫”,用康师傅的话来讲,“此乃大不孝也”,孝庄和孝惠还在紫禁城里盼着儿孙们回去呢。

掰着着指头数数,这回出去一溜达竟然快两个半月了,已经创下了离开紫禁城最长时间的纪录,也是该回去的时候了。

大部队紧赶慢赶,竟真的在菊花盛开,螃蟹正肥,月儿正圆,众人俱乐的八月十五那天赶回了京师。这次团圆的意义对孝庄老太太来说非同一般,因为淑慧长公主回来了,而且曾外孙乌尔衮也跟着来了,老太太一直都是笑呵呵的,精神头比平常好上百倍,脸色看上去都比往常红润得多了。

因为今年南北各地都遭了灾,为了表示与全国人民共同抗灾的决心,孝庄老太太传下懿旨,今晚的家宴就放在慈宁宫的正殿里,一家子人围着简简单单吃顿饭就算了。

这会儿虽然离晚宴的时间还很早,但我已经等不及了,从来没有一次宴会我会像今天这么积极,这都拜淑慧长公主的那只镯子所赐,我得尽快把事情跟孝庄说清楚。可是回来以后,淑慧就一直跟孝庄呆在一起,我压根儿就找不着机会跟孝庄私下里说,要是当着淑慧的面说,岂不是让人家下不来台嘛。所以这会儿早点去,我可得抓住淑慧去洗漱打扮的当口赶紧把这件事给了结了,否则万一被淑慧捷足先登,老太太被她说动了心,那我可就惨咯!

到了慈宁宫,孝庄的寝殿门口,可巧刚碰到了这儿的总管太监崔帮齐,一打听,得知淑慧果然不在寝殿内,我赶紧一蹦三跳地就进去了。

“哟,禧儿你今儿来得可真早!”孝庄笑眯眯地握着我的手道,“这回出去,玩得开心吗?”

“开心,开心得不得了!就是想念老祖宗了,您要是能跟咱们一起去该多好啊!”

“老祖宗可老了,走不动咯,只要你们玩得开心就好!” 孝庄抚了抚我的脸,眼中虽有笑意和慈祥,却似乎也有一丝落寞和无奈。

人总是难逃生老病死,若是每次总非要说她不老,也太虚假太矫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