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6章(1 / 2)

大猪:?

*

注:

①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张载的横渠四句,曾经在穿越文里惊艳了秦始皇,惊艳了汉武帝,惊艳了李世民,惊艳了范仲淹……每个听到它的人都会虎躯一震,认真地审视着眼前的少年,感觉世间竟有这样的牛逼存在!!!!(bushi

-

②张载的“气为本原”“唯物主义”论:是后人归纳总结的,他自己的学说,看不太懂!

比如:【聚则见有,散则疑无,既聚而成形象,则才质性情各依其类。同者取之,异者攻之,故庶物繁兴,各成品汇,乃其品汇之成各有条理,故露雷霜雪各以其时,动植飞潜各以其族,必无长夏霜雪、严冬露雷、人禽草木互相淆杂之理。】

-

这大概就是在说,很多元素看不见摸不着,好像不存在一样,聚集在一起就成了我们能看见的物质。它们相互之间会发生各种奇妙的化学反应(同者取之,异者攻之),按照一定的规则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有机物和无机物……这一切都是有规律的,所以夏天不会下霜雪,冬天不会有露雷,人禽草木不会相互混杂……

这是现代化学没错了!(振振有词

张载,北宋化学家!(开始胡诌

第357章

到了第二天所有人几乎都知道文哥儿他们写信回京师了。

因为李东阳给王守仁他们隔空和了一首关于当年各路大军于临清会师的诗,感怀先人们为他们如今的安稳生活做出的巨大贡献。

翰林院的本职工作不就是干这个的吗?既然后辈们已经交了作业,李东阳这个常年沉迷写诗的前辈要参与一下以示鼓励。

作为当代文坛领袖,李东阳一出手基本上大家都会跟上俨然又在京师带起了一阵热议。随后有人敏锐地发现这些诗文里没有小神童的诗!

有人还跟李东阳调侃:“你学生不交功课是不是没把你这个老师看在眼里?”

要知道文哥儿表示要带庶吉士去西北考察的时候,可是曾经夸下海口作出过保证的说是庶吉士每个月的功课会按时完成。

所谓的庶吉士功课无非是每个月上交一定数量的诗文给授课的学士以及内阁品评。

现在不少庶吉士都写了诗,文哥儿却没写,可不就等于他少交一次功课吗?

李东阳想到文哥儿来信表示自己走出一段路差点被堵住的事乐道:“可能这小子忙着吃托板豆腐去了吧!”

大家都是交换过信的人,哪怕文哥儿给他们的信里没提这种吃食也知道那到底是什么玩意。

他们听了李东阳的调侃也直乐,若不是这小子吃完托板豆腐没走多远就被堵得走不动路,说不准也是会跟着他哥去登临赏景的。

虽说文哥儿没写诗,可这些信读起来也让他们兴味盎然。

在座的哪怕没出过外差当年赴京赶考路上也曾经过临清只是从来没像文哥儿他们这样从不同的角度好好逛过那地方。

从这些小年轻的诗文里头他们仿佛拼凑出一个热闹又鲜活的小城。

尤其是听文哥儿在信里介绍说紫禁城的贡砖大半都是临清烧出来的还积极地介绍了临清那边的土质多特殊、烧造工艺多精湛大伙更觉每天上朝时踩在脚下的贡砖都笼罩着别样的光辉。

不知道为什么,他们莫名也想去临清走走逛逛。

还有下次他们改建屋宅是不是也考虑弄点临清砖?

只要不扯贡砖的名头他们自己用一点也无妨!左右运河运输方便喊两船送过来就差不多了。

想用好东西就得不怕麻烦!

只能说文哥儿不管干什么都有种让人想跟着干的魔力。

就像他吃东西一样,甭管吃什么仿佛都格外香,叫人看着他就忍不住多干两碗饭!

朱厚照才高兴了两天,就从朱?v樘那里知晓文哥儿给好多人写了信,且给每个人写的信都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