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也是粗粗长长的更新!
*
注:
①字数规定和纳卷规定:参考《大明会典》
【一三年大比。八月初九日第一场、试四书义三道、每道二百字以上。经义四道、每道三百字以上……】
【试之日、黎明、举人入场。每军一人看守。禁讲问代冒。黄昏纳卷。未毕者、给烛三枝。烛尽文不成者、扶出】
【(成化十年)至黄昏、全场誊正未毕者给烛。稿不完者扶出】
-
这说明这时期每场从黎明考到黄昏,顶多多给一根蜡烛,蜡烛烧完,写没写完都撵走!
各个时期的规定不太一样
-
②同是被逼迫:改自《孔雀东南飞》的“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
-
③洪钟的事迹:参考《明史》,命很长,活到八十好几,后期专门镇压农民起义,并且喜提童谣“贼如梳,军如篦,土兵如剃”(bushi)
洪?F,活跃于嘉靖时期的藏书家,家里有钱,藏书无数,沉迷刻书,后来开设杭州有名的书坊清平山堂,是个有钱有闲有爱好的官三代(可恶
洪?F洪澄父子俩的年龄略有微调(原因可能是我数学不太好),人设性格纯属瞎掰!
说起来王华和王守仁跟洪钟关系都很不错,洪钟的墓志铭还是王守仁给写的,甚至还多写了篇祭文沉痛表示自己吹得不够好(“公子尝以公之墓铭见属,曾不能发扬盛美”)……
可见官场是个圈,绕来绕去都是熟人!
第307章
文哥儿待在洪家每天读着新鲜的话本小说感觉分外自在。
他读的书多,但凡是洪?F父子俩读到兴起找他讨论,他都能轻轻松松往下接,简直让洪家父子俩把他引为知己。
比起明清小说宋元话本的篇幅比较短小读起来很轻松。
古代小说家的想象力也不差什么神仙妖魔,什么还魂转生什么情情爱爱什么历史传奇,各种题材都应有尽有。只是那酷爱写酸诗的坏毛病古来有之,动不动就来上一首!
还有一些写市井小人物生活的故事也很有意思比如有篇《快嘴李翠莲记》,讲的就是有个叫李翠莲的小姑娘博览群书、特别能说嫁人前夕把爹娘兄嫂都怼得哑口无言,出嫁当天又把媒人、丈夫、公婆、叔伯姑嫂挨个数落了一遍,对各种“古来有之”的婚俗表示不理解和不满。
这样一个小姑娘是没办法融入到传统的婚姻生活去的,成婚没几天就被休归家决定削发为尼去。
即便落到这种人人都不理解、人人都不认可的境地她也只是无奈又洒脱地表示:“哥嫂休送我自去去了你们得伶俐。曾见古人说得好:‘此处不留有留处。’”
短短几千字的内容写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小人物。她不是什么公侯小姐也不是什么宰相千金,就是一个员外家养出来的快嘴姑娘。
比之她所嫁的那个心中不舍却迫于父母之命休妻的丈夫这小姑娘的形象明显要鲜活许多鲜活到与周围所有人格格不入。
至于有些才子佳人或者男欢女爱的故事就显得有点落入俗套了。毕竟文哥儿还小对这些内容不怎么欣赏得来,拿到这类话本都是直接略过的。
洪?F和文哥儿差不多大,对此英雄所见略同,两个人都狠狠地鄙视洪澄的审美(因为洪澄最喜欢酸不溜丢的才子佳人故事)。
洪澄:“…………”
他怎么邀这么个小子到家里来呢?简直是给自己找罪受!
八月十八,据说是观潮的最佳日子,钱塘江边到处人挨着人,浪头还有不少弄潮儿在浪涛中表演。
文哥儿与洪家父子俩相约去观赏传闻中的钱塘江大潮,独自跑去浪了好些天的钱福也寻了过来,与他们一起登堤看潮。
钱福这些天不知上哪儿厮混去了,过来时身上还满是酒气,一点都看不出前几年意气风发的状元样子。
洪澄得知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