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没听说过。”
据他所知锦衣卫里很多都是世袭的关系户包括他爹和他哥都是靠姑母的关系才得了能够袭上三代的职位。
武艺他们倒是有在练只是不可能像文哥儿说的那样直接上梁。
文哥儿颇为惋惜。
人家古代民间小盗贼都能做到的事锦衣卫居然做不到,真是太可惜了!
于是文哥儿顺嘴给朱厚照讲了个同样发生在东汉末年的新典故,说的是“梁上君子”。
当时有个叫陈??的颍川名士,他是个很有名望的人,但做起事来并不迂腐,通常都很有自己的想法。
当时权倾朝野的宦官张让是他们老乡,张让父亲死后颍川名士没一个肯去参加葬礼,令张让很没有面子。
唯有陈??独自前去吊唁。
当时很多人都不理解,觉得陈??这是自毁名声。可后来朝廷再次诛杀天下“党人”,张让感念陈??当初让他父亲体体面面地下葬,对陈??他们这批人多有全宥。
有时候想要在时局动乱时保全人才、经济天下,并不比豁出性命一头撞死来得简单――想要死谏兴许只需要一腔孤勇,想要保全尽量多的人却还需要足够的眼光和智慧。
传说中的“梁上君子”就是发生在陈??身上的另一桩妙事。
据传有个小贼趁夜潜入陈??家房梁上准备偷东西。
陈??第一时间发现了,却当做不知道。他若无其事地让人把家中的子辈孙辈都喊了过来,开始给晚辈们上思想教育课,说你们要是不好好努力,以后说不准就会像咱家房梁上那位“君子”一样了!
听到这话,那位“梁上君子”吓得直接下来磕头认罪。
就他这情况,不认罪不悔过能怎么办,说又说不过人家一代名士陈太丘,打又打不过陈家这么多子子孙孙,这不就得老老实实给陈家晚辈们当活体教材吗!
瞧瞧人家陈??多注重家庭教育,抓贼都不忘喊齐子子孙孙来上个课!
这不,入室盗窃的人从此都多了个“梁上君子”的雅称,足见陈??这一手玩得多漂亮。
朱厚照:“…………”
自己要是那个蹲在房梁上的人,以后怕是真的只想当个好人了。否则往后再去偷东西,都会想起这个月黑风高的夜晚,那么多双眼睛齐刷刷看向蹲在房梁上的自己……
想想就脚软!
这个陈??可真是太损了!
大家都惦记着明儿出去玩,文哥儿也没教什么正经东西,跟朱厚照闲扯了几个出自《后汉书》和《三国志》的有趣典故,便给他复习起这段时间补充的耕作知识来。
得亏文哥儿前些年出了套农家小院积木,很多小小的农具模型和家畜模型,要不然还得自己准备教具!
由于想要当个聪明又博学的厉害太子,朱厚照很认真地把农具全认了个遍,还顺利给文哥儿复述了不少自己记下的相关典故,准备明儿一定要好好露上一手,震惊所有人!
第二日一早,天还没亮,朝臣们就按时在宫门处集合。
哪怕是这次不能陪着朱?v樘去先农坛的官员,也已经打好了草稿,准备一会目送完大队伍之后就写上一首《朝送圣驾往先农坛》之类的酸诗。
大家肯定都写的,可不能特立独行,就你自己不写!
人在官场,别那么不合群!
作者有话说:
文哥儿:你们这些没得节操的大人哟,指指点点.jpg
注:
①梁上君子:出自《后汉书》
②朝臣写诗:
举个例子,李东阳后来陪着朱三岁去参加籍田礼,就写了首《亲耕籍田纪事》
短?莱し拦卜植埽?白石坛空碧殿?{。
七奏耳闻神???R,三推心识圣躬劳。
伶人曲按新翻谱,御酒恩沾旧赐袍。
帝业艰难民事苦,愧时筋力助分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