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1 / 2)

主持听后脸都青了。

他们堂堂京师大寺,居然混进来个招摇撞骗卖假符篆的和尚!

送走文哥儿一行人,主持当即叫人去逮住那假和尚清理门户。

真是岂有此理,他们自己都没敢卖符赚钱,他一个外来假和尚居然敢打着他们名号把香客的钱全骗进自己的腰包!

作者有话说:

文哥儿:日行一善,不用谢我

主持:岂有此理,骗钱不走公账,看我不打死你!

*

更新!

效率低下,开始躺平.jpg

*

注:

①乡试流程:参考《大明会典》

【○一举人试卷及笔墨砚自备。每场草卷正卷、各纸十二幅。首书姓名年甲籍贯三代本经。 【会试殿试并同】】

一切都需要自备!全自助科举!

-

②王守仁的本经:参考《王阳明年谱长编》,他的会试答卷是《礼记》

③三及第汤:好像是清朝一个状元起的名,南方常见吃法顿时变得高端起来!(?)

第179章

王守仁得了亲祖母给的及第符也妥帖地收好了,没有疑惑大兴隆寺怎么还卖起符来。甭管有用没用,都是长辈的心意。

临到考试前几日,国子监那边就不要求家在京师的学生必须回监了。

王守仁便把盖过戳的试卷带回家等着考试。

文哥儿这才知晓顺天府和各地布政司所谓的印卷就是把学生自备的试卷纸收上去检查一二由印卷官仔细检查纸张过不过关、有没有冒籍或顶替的情况确定无误后给它盖上正印和骑缝印,随后又发回给考生!

至于考题还是得等开考后考官现场宣读。

听力实在不怎么好的就得等书吏举着试题牌子巡走一圈时再赶紧抄下来。

王守仁属于越到考前越不慌的心大考生眼看开考在即还带着文哥儿去骑了个马,算是忙里偷闲放松放松心情。

也正是因为乡试近了,文哥儿才知道入了翰林院也有出差机会。

因为王鏊他们就被派遣去应天府当考官去了。

文哥儿开开心心地骑在马上玩耍了一会还和王守仁感慨:“守溪先生现在也不知是不是已经入了考场。都是姓王的,怎地咱爹就不能去呢!”

两京考官都是由朝廷指派的大多都是翰林官,且还得五十以下三十以上,既有名望又经得起舟车劳顿的。

王鏊正好符合一切条件,今年就去应天府监考去了。

王守仁道:“要是爹去的话难不成你还想跟着去不成?”

文哥儿连连点头嘴里振振有词:“爹要出远门去干活身边怎么能没儿子侍奉!”他还颇为遗憾地说道:“可惜我不是守溪先生的学生要不然我一准能跟去应天府看看那样一准能吓祝枝山他们一跳!”

王守仁伸手捏了捏文哥儿脸颊。

文哥儿瞪他。

眼神里满是“你做什么掐我”的控诉。

王守仁道:“没什么,就是想估算一下你的脸皮有多厚。”

得亏人家王鏊没被他祸害上要不然去当考官还得带着个小屁孩别人看了说不定要弹劾他玩忽职守――你带个十五六岁的小子在旁侍奉就算了带个五六岁的小娃娃算是什么事儿?!

可想起上次殿试这小子被皇帝亲口特许去观摩王守仁顿时又沉默了。

不能怪这小子什么事都敢干、什么想法都敢有,纯粹是这些大人惯出来的。要不是他们自己起了坏头,文哥儿哪里会有这么多胆大包天的想法?!

孩子为什么越来越熊,家长必须好好反思!

王守仁和文哥儿瞎扯一通,愉快地回去温书。

八月初九,顺天乡试第一场开始了,文哥儿借着去送考的由头跑去看热闹。

到了考场外往里头偷偷瞅了几眼,文哥儿就惊住了。

这地方着实有点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