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2 / 2)

元守直冷静下来,也知晓要达成这样的效果并不容易。

别的元守直不清楚,至少在他们汤阴那边社学就已经荒废了大半。

社学是义学,不收束??的那种,对于地方官吏来说属于工作量巨大且成效十分缓慢的事,甚至还得不断地倒贴钱。

这种情况下,地方官自然不乐意把钱花到那上面。

每五十户人就搞一座社学,想要把治下的社学全部翻修好且请足塾师,那花销可不是几十两银子能解决的。

想想看,县衙账上就那么点钱,你要是把钱全投到了社学上,什么时候才能看到效果?

从进入社学到考取功名,大多数人至少都得“十年寒窗”吧?

你一个地方官还能在当地干个十年吗?

根本干不了那么久。

他们连自己居住、办事用的县衙都不乐意掏钱修,更别提大力振兴吃力不讨好的社学了。

许多地方上的社学都没有了,小孩尚且没机会去上学,更何况是从来没开设过的老年班?

元守直叹了口气。

很多想法都是好的,只是推行起来实在不容易。

就像最简单的官员出行不许乘轿子,现在还有多少人乐意遵守?

本来朝廷规定只有三品以上大臣才允许乘轿子,武官即使贵为国公也要自己骑马,结果如今一出门,满大街都是官轿,甚至连勋贵武官都来凑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