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1 / 2)

他竖起耳朵仔细一听,才知道这名医叫汪轮。

此汪轮非彼汪伦,是车轮的轮。

这名字文哥儿就完全没听过了,不过还怪好记的,他一听就记住了这位汪医士。

汪医士到了以后,文哥儿发现他还买一送一,带着自己孙子出来实习。

他这孙子叫汪机,瞧着很年轻,才二十几岁,出去单独行医怕还不能让人信服,所以索性跟着他爹或者他祖父出诊开拓开拓眼界。

虽然没有李时珍,不过近距离接触明朝老中医也让文哥儿颇为兴奋。

他一马当先地伸出自己的手,兴冲冲地叫汪医士先给他把把脉,叫他亲自见证见证号脉这一中医神技。

本来不太乐意看医生的王老爷子:“…………”

汪医士:“…………”

一开始没说还有儿科的事啊!

作者有话说:

文哥儿(搓手手):金手指来了!

文哥儿拆完福袋:????

文哥儿:下次给我带支铅笔吧猫猫!

*

金手指不会很影响啦,主要还是他文哥儿自由成长,(顺便)认识一堆大佬!虽然他记忆时灵时不灵,不一定知道这些大佬都是什么人(bushi

文哥儿:一个都不认识,但我觉得他们很恐怖。

*

注:

①杨廷和:十二岁中举,官至首辅

②杨慎:明朝三大才子之一,十一二岁开始写诗,二十四岁中状元,写了一堆堆书

“滚滚长江东逝水”几句:出自杨慎的《临江仙》,《三国演义》主题曲

③九朽一罢:出自宋.邓椿《画继.岩穴上土》,“画家于人物,必九朽一罢。谓先以土笔扑取形似,数次修改,故曰九朽;继以淡墨一描而成,故曰一罢,罢者,毕事也。”

土笔:古代绘画起稿用的笔。因以淘澄的白色土裹作笔头,故称。

④汪机:提出“调补气血,固本培元”的医学思想,开创了新安医学的“培元派”先河。

第14章

明朝有专门的“医户”,也就是说你这户口是搞医学的,子子孙孙都要出一个来搞医学,要不然你们就犯法了。

这时代学医待遇不怎么样,很多人都会想办法让儿子去考科举,自己打通门路帮助儿子走仕途。

汪机本来也要走科举独木桥,还是他娘大病一场,他才弃儒从医,决心在医学领域发光发热。

如今他正潜心跟着他的名医祖父和名医爹搞临床实践。

瞧见个小豆丁跑出来要他祖父把脉,汪机在心里捏了把汗。

好在汪家乃是杏林世家,家学十分渊博,内科、外科兼学,遇到小儿科的患者他们也不会拒绝医治,通过经年累月行医使药的积累,他们也算是样样皆通了。

汪医士镇定下来,笑着应邀坐下摸上文哥儿的脉搏。

小儿科难搞得很,他自己话说不利索,没法像大人那样自述病症,遇上了谁都得头疼好一阵。

幸而文哥儿身体康健,脉搏活泼有力,四肢锻炼得很足,人瞧着也眼清目明,望闻问切一条龙看诊下来,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连小孩儿常见的积食毛病在他身上都找不着。

汪医士捋须笑道:“没甚要紧事,就是平日里少些走动,小孩儿的骨骼没长好,不宜过分疲累,每次走动一盏茶的功夫就该停下来歇歇。”

文哥儿一听,英雄所见略同啊。他立刻抓紧机会朝汪医士亮出自己的小爪子,兴冲冲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练字,不能!太早,不能!”

汪医士听明白了,点头接话:“练字也不宜太早,三岁前玩玩就好,三岁后每次练字也最好不要超过一盏茶。”

文哥儿:?????

瞧您老也算是个慈眉善目的老中医,怎么说出口的话这么冷酷!

你们怎么回事,为什么要对三岁的小孩儿这么残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