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1 / 2)

他只好留下东西直奔丘?F家。

丘?F倒是只要放假就家里蹲。

见文哥儿兴冲冲跑来了,丘?F教训道:“一天到晚奔来跑去的,像什么样子?”

他家养出那么多儿孙,从来没有像文哥儿这样天天上蹿下跳。人还没到呢,脚步声就先蹬蹬蹬地传过来了。

文哥儿才不理会这种老生常谈的教育,反而一样样地把自己挑回来的土产给丘?F看。

他边拿还要边夸个没完,这个说拿来熬粥特别好吃,那个说拿来做包子特别香,反正集市上那些摊贩怎么给他吹嘘自己的东西好,他就怎么学回来吹嘘给人听。

丘?F听得脑仁疼。

这小子怎么什么都学?

还学得这么活灵活现。

光听他在那儿学个舌,就感觉整个集市都给搬过来了。

说起来丘?F为官四十载,大多是在翰林院与国子监这些清贵之地研究学问,出城的次数着实少之又少,少年时那些要数着日子赶集的日子已经离他十分遥远。

丘?F看了眼文哥儿拿出一块黑不溜秋的腊肉,不免问道:“这又是什么?”

文哥儿一听丘?F感兴趣,马上给他背起了广告词:“这您可就问对人了,这可是今年第一批烟熏腊肉。小雪之后立刻动手做的,到冬至才堪堪能拿出来卖。”

他还把腊肉拿起来让丘?F闻闻看,说人家是烧松柏枝来熏的,闻着特别香!

冷不丁猛吸一口腊肉味的丘?F:“…………”

难为他能记住这么多乱七八糟的事。

文哥儿记得的可不止这些,他还给丘?F讲起自己打听来的事:“我跟您说,这家人祖上和我三先生一样是川渝那边的,烟熏腊肉做得可正宗了!据说他们家也和三先生祖上一样跟过太宗,如今日子过得还挺不错的,家里肉多得能拿出来卖。”

明太宗朱棣当年迁都北京,跟过来的靖难功臣可不少,他们祖籍南北皆有,都是因为靖难之功才齐齐落户京师。

像李东阳祖上就是朱棣手底下的兵。

到了李东阳父子俩就开始向读书人发展。

丘?F道:“一块腊肉也能叫你掰扯出这么多事来。”

文哥儿振振有词:“不打听清楚,我怎么晓得他卖的烟熏腊肉好不好吃!”

丘?F觉得文哥儿还是太天真了,摇着头说道:“真正有本事的人何须搬出自己先祖来吹嘘?”

文哥儿愣住了。

老丘说得也有点道理啊。

文哥儿哼哼唧唧地辩驳:“我们要把人往好处想,不能把人想得那么坏!”

两人就着这块腊肉到底好不好吃争执不下,最后决定拿去洗干净切来炒了。

好吃不好吃,尝尝就知道了!

丘?F觉得要给文哥儿好好上一课,捋起袖子亲自把那块腊肉切了。

今年新做好的烟熏肉还不算太硬,丘家的刀都磨得很锋利,丘?F照着文哥儿的说法把腊肉切得很薄,只见薄薄的一片片五花腊肉瞧着竟有些晶莹剔透之感。

这么一切哪还看得出方才那黑不溜秋的丑模样?

文哥儿一看,立刻睁圆了眼,朝丘?F夸道:“看看,内有乾坤!一定好吃!”

丘?F一听他说“内有乾坤”,心情就不是很好。他说道:“小小年纪的,别学这些虚头巴脑的话。”

要知道那位赫赫有名的庄定山,写诗最喜欢用的就是“乾坤”。

巧的是,另一位名士白沙先生陈公甫最爱用的便是“日月”。

有人读了他们的诗,忍不住嘲讽说:“公甫朝朝吟日月,庄生日日弄乾坤。”

本来这也没什么,谁写诗不爱高谈阔论。

就是老丘看他们不太顺眼罢了。

丘?F跟文哥儿批判了一通,说这“庄乾坤”和“陈日月”一天到晚整这些虚头巴脑的玩意,还带着许多读书人跟他们学那一套。

真是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