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1 / 3)

杨母想换个时间找杨正南说说。杨嘉忆改名在走程序,就快恢复杨姓了,哪能当上门女婿,连翘又不是有钱人家的姑娘。

宋琳和肖姗结伴来做客,杨母果不其然问两人有没有男朋友,打算什么时候结婚。林非非和余跃来了,她问有没有孩子,结果男的女的都回答说不想结婚,也不要孩子。

问长问短似乎是很多人的寒暄方式,杨正南三令五申,母亲都没听进去,毕竟没几个人摆过脸。新一辈却不同,没问两句就直说了:“奶奶,人不一定非得结婚生孩子不可。”

肖姗埋头赚钱,工作不到两年,就能考虑买房子付首付了。倪芳夸她能干,杨母却问:“不结婚,老了怎么办?”

肖姗说买商业保险,老了请护工。杨母说护工都糊弄人,巷子里有个老人家瘫痪在床,护工帮他翻身很偷懒,他长了很多褥疮,子女回家气得骂娘。

肖姗笑了,老太太说话没逻辑,这个老人结了婚,儿孙满堂,老了也很难办,不是吗?她想过,老到要靠别人帮忙翻身时,生活质量很差了,活着死了区别不大,她不愿苟延残喘,双手合十:“许个心愿,有生之年,得见我国安乐死立法。”

本国很讲人伦,安乐死立法很难,宋琳不抱希望:“到时候结伴去瑞士安乐死吧。”

杨母听得一愣愣的,杨正南说:“多听听,多看看,很多人跟你想法不一样。”

杨母说:“?悖?小孩都爱说大话,老了就怕死了。”

倪芳说:“老了怕死的人,年轻时可不考虑这些。这叫出离心,很珍贵。”

陶家欢说:“我赞成芳姐。”

杨母碰了一鼻子灰,连一向嘴甜的杨嘉忆都不帮腔,她挺悻然,想打个下手吧,烤箱不会用,多功能锅也不会用。

露台上蜡梅开了,暗香缭绕。众人早早地吃了晚饭,出发去寒山寺听钟声。杨嘉忆左手挽着倪芳,右边是杨正南,父子俩勾肩搭背。

杨嘉忆说着话,突然小声喊了一声妈,扭脸喊声爸。刚才在饭桌上就想喊,但众人肯定各有反应,躲起来悄悄喊,喊出来了,就能喊下去了。

杨正南和倪芳都说喊老杨和芳姐,他们其实没意见。杨嘉忆说:“喊都喊了,覆水难收。”

连翘和陶家欢牵着成成和小玉,走在他们身侧,笑容满面。从这一年起,钟声不再一下一下击在心头,是在向未来祈福了。

倪芳和杨嘉忆说定了,带孩子她是主力,不用他当全职奶爸,年轻人得拼一拼事业。杨嘉忆觉得带孩子很操劳,不想让母亲太累,倪芳很乐意,她错过了儿子的成长期,这一次她想春风化雨养育丫丫,把她亲手带大。将来陶家欢生产,杨正南就辞职,他也是这个想法。

多囊卵巢综合征作祟,连翘比一般人难怀孕些,备孕以来精心调养,她身体各项指标都在好转,月经也规律了,怀孕是早晚的事。她把部门一季度最重头的项目派给黄婷,自己给她打下手。

项目是政府养老工程试点,对独居老人试行智能家居监测,比如水是每天都要喝的,如果用水或出行频率过低,报警装置会远程通知监护机构,居委会社工上门看究竟。

监控烧水壶和门把手之类的日常用品,成本和技术要求都很低,但它是民生大事,如江河入海,润物无声。

年会时,连翘和薛荔各自领到奖项。散会后,薛荔找连翘商议借调事宜。连翘参与过公司众多设备的研发,且有培训新人的经验,等她怀孕中后期,身体不方便,去品质管理部帮忙带带新人。

薛荔和连翘的直系领导夏停初步达成一致,连翘一口答应下来,与其说是帮薛荔,不如说薛荔想让她保持工作状态之余,多拿点工资罢了,她领情:“喝杯咖啡去?”

两人喝着咖啡,听评弹,相约春节去云南旅行。于连翘这不仅是在补过蜜月,也是她和薛荔成为朋友的开始,她格外高兴。

农历年前,陶家欢做完并购项目。她累趴了,春节不想动弹,就在家里待着。她结婚时只用了一半婚假,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