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大人,聂翰林找您。”
“上茶,让他进来吧。”
等聂言进来见礼后坐在椅子上,他问道:“今日贸然打扰郑大人是下官的过错,下官今日来是想请郑大人给我一点建议,陛下已经点了下官的名出海,下官并未出海过,所以想问郑大人,下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郑山辞心想这问错人了,他也没有出海过。
“你在书院学过算术,算是他们带着的文官,有几个精明的商人在,你跟着商人们走就行了。海上枯燥多点一些玩乐的,还有水源需要储备……”郑山辞把自己知道都告知给聂言。
“你好不容易才跟父母团聚,为何想出海?”郑山辞问,他还想打消聂言的念头。
“不瞒郑大人,我回到家时已经有二十岁了,我对父母还是陌生的,虽说在跟他们亲近,但心里还是别扭,不知该如何跟父母相处。这次可以出海,我也想去外邦看看。”聂言把自己的想法坦诚的告诉郑山辞。
“出海很辛苦,你若是下定决定了我也不好劝你,你好好带着包袱,药物跟水源,食物这些都要多带一些。”
聂言微微一笑:“多谢郑大人。”
“郑大人,我还有一个请求。”
郑山辞没有贸然答应下来,“你说。”
“我在书院求学时,没有拜入夫子门下做关门弟子。有夫子曾经让我拜入师门之下,我拒绝了。我并非性子孤傲,只是觉得更习惯一个人了。遇到郑大人后,郑大人的品行让我敬仰,郑大人的话让我受益匪浅,我想拜郑大人为师。”聂言想拜郑山辞为师是真心的。
【??作者有话说】
小郑:他好真诚。[可怜]
小聂:我是真心的。[摊手](隐藏疯批)
169 ? 收拾收拾
◎一起去玩。◎
郑山辞看向聂言, 沉吟片刻问道:“你想拜我为师,是因我品德高尚,事实我并不是什么圣人。”
聂言说道:“郑大人在我心中已是最好, 我也不是颜回那般的弟子, 但我愿侍奉郑大人,跟着郑大人学些本事报效大燕。”
郑山辞对上聂言的眼睛,他淡笑:“那我就收你做弟子,入我的门下, 就要做勤官,做清明之人。”
聂言心中涌现一股欣喜,他忙不迭给郑山辞行拜师礼,奉茶:“多谢老师。”
聂言还觉这仪式不够郑重,他提出下值后去郑府再给郑山辞行拜师礼。郑山辞应下,古代的师徒之间的关系犹如父子, 牵扯甚广,郑山辞思忖片刻就接受了聂言的拜师,心里对聂言心存怜惜之意, 聂言在他手底下做过事, 同时也是一个干练的人。
聂言得了郑山辞的同意,眼眶微红。
他还以为郑山辞会拒绝他上门拜师,这事太郑重了,聂言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没想到郑山辞就同意了。
他对郑山辞感激又亲近。
郑山辞把他扶起来, 温和的说:“你自己都是二十多岁的人,怎么还这样容易红眼眶?”
聂言不好意思的垂眼, “拜郑大人为师, 我心里情难自已, 让老师见笑了。”
郑山辞也觉要下值后回到家中给自家弟子找件礼送与他,单单在值房里的东西都是他自用的,不好送给聂言。
聂言告辞后,脚步还带着轻。回到翰林院他还能端得住,但浑身都轻松起来。
有相熟的翰林见他今日心情不错还纳闷的问道:“聂兄就这么想出海么?”
聂言正色道:“只要能为朝廷做事便成,再者我还未见识过外邦,趁着年轻还能折腾便想去看看。”
头一句话说得官腔十足,同僚更愿意相信聂言是想出海看看。
“你这个身份不必再这么折腾。”翰林说话间有几分艳羡。
他跟聂言相熟时,聂言还是一个杂货铺的儿子,他家是小世家,因为聂言的学识跟人品与他交往。结果这位仁兄摇身一变就成了尚书之子,还是独子。这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