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放心,门生故旧还在,只要你想更进一步,他们还会给老夫一个面子。”

萧高阳当然有野心更进一步,他寒窗苦读多年考上状元,决不会止步于此。

“我还需要向前辈们学习。”萧高阳谦虚的说。

“你还需要亮眼的政绩。”时阁老指出萧高阳所欠缺的,“你在翰林院做的事很好,但也仅仅限于翰林院。在朝野之中没有听见你的声音,你做官刚开始是要做给上官看的,让上官赏识你。要想再进一步,你就要做给满朝文武看,做给天下人看。”时阁老面上带笑,却有运筹帷幄之态。

“你走得稳,走得慢,但也不出彩。”

萧高阳心中震动,一时之间无言。

作为状元,他的升迁路一般都是翰林院内部升官,从从六品修撰到侍讲学士或是六部主事,在翰林院慢慢升迁,再去地方乡试担任主考官攒政绩,这样等资历到了,再修几本书就可以顺利担任侍郎职位,当然也有可以被外派出去。

萧高阳仔细想了想,他发现自己确实在按着这样的道路走。

走得稳,走得慢,但也不出彩。

萧高阳拱手向时阁老请教:“请岳父教我。”

时阁老把他扶起来,“你的路没错,只你缺少重大的政绩。像是这次清丈田地的事,功劳已经分完了,像是地方上的徐州太守,这次改田改得好,都察院的小崔大人到了地方也抓了贪官污吏,这也是政绩。”

萧高阳闻言既为好友高兴,又不禁开始想自己的路。

时阁老说:“若还有这样的机会你要趁风杨帆,跟着前进。还有一则就是发挥自己的优势。你的文章写得好,不然笔记也不会有那么多人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