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亩,像是他这样有上千亩地的人少。

英国公府也隐匿了田地,他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一样,现在又不能自乱阵脚。他想去找长阳侯商量,但怕太明显了,一直憋着。所有的官员都憋着生怕露出一点异样就被人抓住了把柄。

这山辞要上这道奏折怎地也不商量一二,至少要给国公府放个风声出来,让他先把那些地处理好了再说,现在这是把自家人都要坑了。

国公爷还是满腹牢骚。

他想了想他还是郑山辞的舅老爷。

早朝的事这是把大燕大半的官员跟勋贵都牵扯进去了。魏首辅倒是佁然不动,他家里没甚贪墨,他升官做了尚书时,就在京城置办了一百亩地。这一百亩地按照他的身份是免税的,他们家人员简单,雇佣一些佃户伺候庄稼,家里的米粮这些就不必再花多余的钱。

另外在郊外置了庄子,水果蔬菜这些也解决。

他现在是首辅,每月的俸禄是六十两,节假日过年还要送一些年货,陛下会时不时赏赐,养活这一家子足够。

魏首辅不慌张,有的是人慌张。

郑山辞回到户部处理公务。

晌午跟好友一块吃饭时,萧高阳苦笑,“郑兄上了这样一封奏折可要了不少人的命。”

郑山辞笑道:“我是怕连累了你们才没跟你们说,如今尘埃落定了才好跟你们说道说道。”

郑山辞透露一些户部今年收上来的税越来越少的事实。

“这样下去以后的税年年减少,国库不支,做什么事都是有心无力。”

杜宁附和道:“清丈土地是好的,这样也能给他们敲醒警钟,让他们以后不能轻举妄动。”

梅淮:“话是这么说,这以后郑兄得罪的人就多了,很多人会把你恨之入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