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是来瞧白瓷的么?”虞澜意拉他上马车。
郑山辞顺从的钻进马车,既白瓷卖得好,他如今也不并再去看。
“这白瓷如何变得紧俏起来?”郑山辞还不明所以。
虞澜意先是喝了一口热茶,把手笼放在马车上,拿着汤婆子这浑身才舒坦起来,这厢才把缘由说给郑山辞听。
“这倒是阴差阳错了。”这京城中的官员写了几首诗就把这陶瓷的生意带动起来了。像是宋代时大街小巷也是好唱曲,把诗词编成曲子来唱,大多是歌舞坊间的姑娘来唱,唱出了红气,这词人也要跟着一同出名。有了红气的词人,这一首词便值几百两银子。
那几个官员的诗歌写得好上一些,又正逢是冬日,正是看梅的季节,这样就把陶瓷带动起来了,让陶瓷铺子在众人面前亮相。
只要有关注,京城中的人不缺银子,便是使上银子去买几个白瓷也是省得的。这样陶瓷带出了风尚,见人就问你有没有买白瓷,买到的心里有了优越感。这有的物件是为了用,做实事的。比如锅碗瓢盆。这些实际功能满足后,要是有余力就有另外的需求。
一般来说就是华而不实的漂亮,还有更重要的一种心理上的满足以及优越感和认同感。
“你说甚阴差阳错的?”虞澜意瞪他,光说一些没头没脑的话,让人听不懂。
郑山辞便告知虞澜意说,“之前不是说梅大人给了我三个铺子么。一个制瓷的,一个印刷坊,还有一个纺织坊,这制瓷的铺子就是这家。”
“难怪我还在这儿遇见你了。往日都是下值后就往家里赶,今天平白无故到这来了。”虞澜意掀开车帘,一阵寒风倒灌进来。他抬眼去看那铺子,如今得知那铺子是郑山辞在管,见那铺子心态又不一样了。
他放下手坐回来,眉眼鲜活。
伸出手戳了戳郑山辞的手臂,“你这去新奉县帮着县衙里赚钱了,现今到了户部又要赚钱了。你合该是个商人,还做甚官。”
郑山辞被这么一戳,心里十分受用。虽说这手指力气有些大,但他还受得住。
他抓了虞澜意的手指放在自己的膝盖上,这手还是暖和的,带着热度。跟晚上虞澜意的脚不同,冬日他的脚最易发冷,刚泡了脚放在被窝里,没过多久便凉了。他就哼哼唧唧的往郑山辞怀里扒拉,把自己贴着郑山辞,腿也让郑山辞用自己的腿给他暖着,别提多娇气,黏糊了。
“只是当值,大半功劳还是该落在制瓷的技术好,这般才得了你们的喜欢。”郑山辞笑道。
他眉眼如玉,这般笑着能把人融了。
马车到了府邸,下人端来矮凳,郑山辞先下去再把虞澜意扶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