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郑山辞进京后便知是人是鬼了。”

有人对郑山辞产生恶意,说他都是靠岳家庇护混政绩的,还有人酸言酸语说,要是他有这么一个岳家,他也能做到。

这边武明帝下旨后,这圣旨要从京城出发到新奉县去,足足要两个月余。这时的新奉县开始春种了,他们今年是种植药材,但由于去年遭灾后,他们还留了一半的地种植小麦。家家户户都有储粮的习惯,就连城中大户也让侍从们储备粮食,为了以防万一。他们新奉县没有遭多大的灾,岚县的下场历历在目,他们还是多做准备比较好。

范平把药材的种子和一些花种运过来了,郑山辞招待的他。

“郑大人,这是你们县衙要的东西。”范平一手交货。

郑山辞让户房的人清点货物,没有出错便给范平银票。

范平把银票又用来买香水、辣酱跟烈酒。范平跟郑山辞闲聊几句,郑山辞说道,“以后范东家跟县衙里的人交易可以找丁大人或江大人。”

范平应下来。

只有政绩平平的县令才会在一个地方不挪动,范平去客栈休息了。等下属把货物买好,他在新奉县待三日后就带着货回青州。

范平带来的药材种子都是好种,郑山辞按照原价卖给百姓们。

郑山辞回到县衙处理公务,处理完后在里面锻炼了一下。今年只要天气不坏,百姓们就又能挣一笔钱了。他算了算账本还剩很多的钱。他做了规划,有大部分钱是不能动的,还有一小部分钱,郑山辞打算建学堂。

新奉县位于偏远的地方,四个大镇都没有镇学,只有私人的书院或是请私塾先生教学。在一些经济富庶的地方,经济好的乡镇上会有镇学。郑山辞不贪多,他只想修一个镇学。

他对四个大镇的了解还是不如江主簿跟谭和,郑山辞让旺福去把这两个人请过来。

江主簿跟谭和进来后忙不迭见礼。

“我想修一个镇学,你们认为修在哪个镇比较好?”

江主簿找文吏拿了地图过来,他想了想,“修到吴镇吧,吴镇在津兴镇跟东安镇的中间,距离花镇上有点远,不过谭和已经把水泥路修好,从华镇去一趟吴镇大约一个时辰左右。”

那就是两个小时了。

谭和得知郑山辞想修镇学后,心里已经是大为震动。

“郑大人,镇学跟县学是一样的性质,那就是县衙办的书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