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人,郡王爷的聘书,黄姐姐上门时已下。”
现在只是走个过程,其实平南郡王成婚,举国关注,这么大的事,周王府和皇宫的内务府,肯定已经为男女方占卜过了。
“好。”马三面虔诚的收下庚帖。
俞有地请大家去鸿运楼坐席,回来商量聘礼和成婚定期的事。
俞荷一个人在县衙后宅蹦蹦跳跳,锻炼身体。
二月初一,邓王妃和黄聚英坐船到了万县,和等在万县的赵槿周老夫人汇合,正式上门给俞荷送礼书下聘,详细的列出聘礼的物品和数量。
双份的酒糖茶点心礼品,长辈及兄妹每人八套的四季衣服,三套光彩夺目的黄金冠,六套黄金项圈,二十对黄金手镯,一对黄金戒指,整箱的聘银,一共三万两,以及达州、并州、两京共四处铺面房产等。
马三面笑盈盈看着满屋金光,笑得合不拢嘴,一直和邓王妃黄聚英笑着说我俞荷好福气。
“老夫人,你们把俞荷养得真好。我第一次见这孩子就喜欢。”邓王妃娘娘耐心的陪着老人家说话。
黄聚英周老夫人簇拥着马三面笑夸着俞荷,俞有花赵娟陪着李二娘坐。
回来的成城,看着冷肃的赵槿,亲和的王妃,高兴的阿爹,看得出来俞荷很得男方看重,也替俞荷高兴。
黄聚英得了邓王妃暗示,开始和马三面商议婚礼的吉日。
晚上大家在一起数完聘礼,给俞有丽元娘俞梅等人的衣服等单放,才发现礼单上还有分布在各地价值连城的二十四艘商船。
“俞荷,这聘礼也太重了。”马三面拿着礼单和俞荷来商量。
他们家准备陪嫁六十八抬嫁妆,包括家具粮食布匹及俞荷先前给的一万两银子再添一千二百两银子。
现在郡王府这样重的礼,他们家那点简直不够看。
“阿奶,寻一百零八抬嫁妆凑数,陪嫁的土地铺面和房产,我自己都买了,不用家里操心。”
“那怎么成呢!”马三面听不得凑数两个字,虽然她心里也打算准备一百零八抬嫁妆,并且将郡王府送来的聘礼尽数陪嫁,可传出去,人家怎么看他们家。
“阿奶,能成的。我们把这份聘礼单子抄一份回去给亲戚们看看。”
马三面觉得好,都让大家伙看看,郡王府这么看重俞荷。
成城帮忙用红纸抄写了两份礼单,一份给阿爹,一份给阿奶,真正的礼单和聘礼放进县衙的府库,请专人看守。
夜里俞有地找赵槿商量,请他将贵重的金银都带回象郡,直接把地契和房契交由俞荷自己保管。
“你对俞荷的情谊,我和俞荷娘都看在眼里,希望你们互相扶持相濡以沫百年好合。”俞有地拍拍小女婿的肩膀,笑着说。
“小婿谨记岳父大人教诲。”赵槿恭敬行礼。
“去休息吧!”
俞有地回来一晚上没睡,想起俞荷执着养鸡的事好像还是昨天。
“阿爹,我要种冬麦,给大家吃白面”光阴似箭,转瞬即逝,弹指十三年已过……
三月三,上巳节,皇帝为平南郡王赵槿和俞荷赐婚。
接旨后赵槿和俞荷带着一船礼,跟着爷奶阿娘成城大姑父姑姑动身回俞家村认亲戚。
俞家村。
“俞荷的婚事定了,我这悬着的心也放下,到底是天潢贵胄,我生怕出点岔子。”张杏和吴桂花一起闲话家常。
“是啊,是啊。我也担心的睡不着觉。”这三年,吴桂花睡梦中有时候惊醒,说平南郡王另有心仪的女子,不愿意娶俞荷。
“这个婚事,我们真正高攀了。”张杏贴着吴桂花的耳朵,满眼的高兴。
“谁说不是呢。那可是真正的龙子皇孙。”吴桂花跟着笑道。
“听说单聘金就有三万两,加上成套的金首饰,算下来十几万两。”
“对啊对啊,真好。谁家要养这样一个能干的女儿,还要男娃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