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荷,吃热米皮吗?”唐大丫笑问道。

“二婶,你和二哥做豆花热米皮。”俞荷摇头,道,“还能做豆花面皮。”

“忙不过来。”

“请个人帮忙蒸米皮,二哥也有时间缓一缓。”

“俞荷,你吃快点!”俞梅见二婶变了脸,催俞荷吃饭。

“好。”

唐大丫在思考要不要真的请个人蒸米皮,家里做好米浆,拿到店里,一边蒸一边卖,岂不是更好。

三月二十八,俞荷和俞梅没摆摊,早上在小吃摊逛,买了十几种吃食,又去看哄娃娃的把戏,买了糖葫芦和麦芽糖,和她们家相仿的头花卡子也有人在卖。

下午跟着爷奶看了一会戏,两个人觉着没意思,又来码头杂货店。

看过戏,唐大丫做豆花搭配着米皮卖,很受欢迎,又免费送豆浆。

码头上的人一多,通过吴大汉介绍雇了吴越两口子帮忙蒸米皮卖米皮,店里只成武看着,唐大丫俞有粮回家种地。

俞荷的辣椒苗因为施肥好,勤浇水,有一尺高,完全可以移栽了。

俞老头带着俞荷,去村里请勤快的妇女帮忙把她那五亩放了水的田,都栽成辣椒。

趁着傍晚,又带着俞荷把辣椒苗给李青山送到家里。

栽过旁边这两亩地,俞荷剩下的辣椒苗都被马三面拿来种到了房后,以及后坡里。

俞荷带着俞有粮俞有才开始做霉豆瓣,晒干了,等辣椒下来直接做豆瓣酱。

一共做了八千多斤霉豆瓣,成本要四十几两,喜得俞有才干脆搬进酱园住,俞荷又联系南湖订了五百个装三百斤水的大缸。

马三面去酱园转了一圈,回来就和俞老头说:“俞荷藏私。照豆瓣和辣椒各一半的配方,我们自己种的七亩辣椒根本不够用。原来,她多种七亩辣椒竟要做这么多的辣椒酱。”

“她不是让你种十亩辣椒吗?”俞老头笑着说,你没种怪谁。

五月,油菜籽长成,俞荷家的油菜半人高粗枝条挂满了豆荚。

俞老头摘一个豆荚,搓一搓,张贵在旁边笑着说:“叔,你这菜籽完全能割了。四斤菜籽换一斤油,你可一定要和我换啊!”

“能成。”

“叔,毛驴听话吧!”

“好使唤。”

“都是乡邻乡亲,可不敢骗人。”

“等菜籽打了,都在你这里榨油。”

听这口气,是十亩地的菜籽都要榨成油,吃的完吗?

俞老头回家就请人割菜籽,晚上和俞有粮睡在地里搭的棚子守着。

等几个大太阳,菜籽完全干了,全家老小齐上阵,背来晒席筛子簸箕麻袋,直接在地里打,傍晚赶了牛车来拉。

第112章

张贵每天来看俞家收菜籽,他家菜籽比别人家的满,心里计算着菜籽产量,越算越惊心。

这俞家一亩地要打两三百斤菜籽,都快比别人多一半了。

一斤菜籽油50文,一亩地能挣五两,收了菜籽他们还要种黄豆,还能收两千多斤秋黄豆,这又是四两多。

这精明没谁了。

全家出动把菜籽杆拉回家。

俞有粮架牛耕地,俞老头马三面俞梅俞荷赵娟换着跟牛扔黄豆籽,草草的翻一遍,就算把黄豆种好了。

接着收了一亩地的麦子,一转眼到了六月。

“我这又红又香的水蜜桃,终于能吃了!”俞荷提着篮子,带着小兰花,一天天看树上串串的水蜜桃。

因为稀奇,第一年挂果,俞荷就没疏果,一条枝头挨个儿挤着一串白粉粉红

彤彤鸡蛋大的桃子。

俞荷自己一个,给小兰花一个,用树叶子擦了擦桃毛,咔,咬一口,没想到,又脆又甜!

“妹,好吃吗?”

“好吃。”小兰花猛点头。

俞荷捡着两棵树一共摘了十九个桃,树上也就剩下六七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