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老头俞有地跟在后面,这举人老爷,也要去看毛驴?
李婆子觉着不可思议。
“阿奶,拿一个火盆,我要和李婆婆一起坐他们的牛车,我要试试我们的牛车稳当,还是李爷爷的稳当。”
马三面喊成武回去取烧旺的火盆,还拿了几个炭,把火盆往李青山的牛车上一放,紧挨着李婆子。
“嫂子,俞荷怕冷,你给看着点。”马三面笑着和李婆子说:“今年看着脸色比往年好,邓郎中的药要比别处好。”
“邓郎中医术高明。”李婆子哪里不知道这婆孙俩是见她冷,才又是汤婆子又是火盆,心里感动,跟着夸邓郎中。
跟着去的还有俞有粮成武父子俩,俞老头说买毛驴主要是磨米浆,推面,碾辣椒黄豆等,成武和俞有粮就要跟着去看。
张贵家的毛驴就是推磨用的,他经营着一家榨油坊,油菜籽炒熟要用磨碾碎做油饼子才放到木楔子里榨油。
“这毛驴不老,也就七八年,力气上不来,我也是心疼它劳苦功高,既然老哥哥要买,就卖给你了。”
“好好养养,就是不推磨,以后每年下一头小毛驴,你们买回去也不吃亏。”
张贵说着好话,俞有粮左右看着毛驴的牙齿和蹄子,这毛驴肯定比他说的年龄还大。
不过这样用顺了的毛驴,自家也不是十二个时辰连轴转,能用几年。
“李奶奶,明年你们多养点鸭子,我们家长年都收。”俞荷在李青山家烤火,老太太太热情了,她就没去看毛驴。
她对张油坊好奇的很,等明年菜籽下来,再看也不迟。
“好。前儿刚卖了200只,托你三叔的福,一只50文,多卖了十几文呢。”李婆子烤着大火,脸色渐渐正常了,笑着说。
“真好。”
俞荷端起李青山给她倒的红糖水,慢慢的喝,不会儿俞老头俞有地五个就牵着毛驴回来了。
李婆子招待大家喝水,俞老头说要去赵家把打好的石磨拉着一起回去。
俞荷几个起身从李青山家出来,上了去赵村的路。
赵德营跟着到俞家后院安装好了崭新的石磨。
晚上,大家就着月亮,俞有粮三个裹着棉袄趁夜磨米浆,天快亮的时候俞有地和李二娘又磨豆浆,毛驴很温顺,大家都觉得毛驴买的值。
俞老头清晨起来,喂牛,给毛驴也添上草料,这毛驴好好养半年,后半年再配种。
李二娘用酸菜水和盐准备点豆腐,马三面进来帮忙,烧火,看锅。
等一锅白嫩的豆花做好,俞梅院子里叫赖床的俞荷起来吃豆花,大家也都起了。
“豆花有什么好吃的,我要吃豆腐。”俞荷不明白大家一人一碗辣椒油的豆花泡馍,吃的那么香,她怎么就不喜欢。
李二娘泡了十斤黄豆,吃过豆花,压出来八斤老豆腐,差不多一斤黄豆能出二斤豆腐。
“春黄豆出的多。秋黄豆做嫩豆腐一斤出三斤。”唐大丫今天没去摆摊,专门等着出豆腐,说着说着又想起爹娘的抠唆。
“阿娘,把豆腐晒的半干,用卤水煮了,再用柴火熏的半干保存,切四棱条或者片,春天可以和青菜做炒菜。”
“豆腐干子又是另一种口感。和炸豆腐还不一样。”俞荷抱着自己的碗,悠哉悠哉的吃着碗里的嫩豆腐。
不酸带盐味的嫩豆腐,就这样吃都好吃,用辣椒酱炒一炒,百吃不厌。
“过年的时候做着试试。”李二娘将锅里的酸水舀进桶里,唐大丫提着后院饮牛饮毛驴。
“往后家里吃的豆腐都不用买了。我们都自己做。不卖唐家也不会说什么。”李二娘开始精打细算起来。
“嗯嗯。”俞荷心思在豆腐,随意应着。
“做起麻烦得很,阿娘,你还是买吧!”俞荷打个饱嗝,赶忙放下碗,跑出去了。
腊月十五,俞有钱和赵娟从吴家湾回来,今年的烧鸡烤鸭终于做完了,可以好好休息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