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军与白波军取得联络,他在洛阳便是腹背受敌。

关东军来势汹汹,董卓生怕局势失控,派人鸩杀弘农王刘辩,强行迁都至长安,先以车架送走刚被他扶持上位的小皇帝,又以骑兵、步兵强逼洛阳数百万人西行,途中因兵马践踏、饥饿疾病、劫掠被杀的而亡的百姓不计其数。

自洛阳至长安,积尸盈路,白骨遍野,洛阳城周边两百余里不复人烟。【1】

小皇帝抵达长安后以王允辅政,董卓留在洛阳搜刮钱财,又因袁绍袁术起兵而凶性大发,袁氏一族在长安者二十余人尽遭屠戮,连襁褓中的婴孩都未曾幸免,可见其丧心病狂至何种地步。

惨遭灭门的袁氏族人草草埋于青城门外,董卓担心有人盗走尸体安葬,旋即将尸体运至郿坞藏匿,可怜汝南袁氏满门英杰,竟落得如此下场。

消息传出之后,朝野上下无不哗然,汝南袁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谁都没想到董卓竟能放肆至此,不顾袁氏在天下士人中的地位直接夷其全族。

朝廷以察举制选官,袁氏一族根基深厚,世家大族关系盘根错节,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太傅袁隗对董卓有提携之恩,董卓自己尚且是袁氏门生,他连袁氏都敢屠戮,其余人在他眼中岂不更是想杀就杀。

想到这里,所有人都感到毛骨悚然。

袁氏在朝中地位极高,袁隗官居太傅,袁基年纪轻轻便做到九卿之一的太仆之位,若无意外,他便是袁氏下一位三公。

董卓的屠刀能落到袁氏头上,难保下一刀不会落到他们身上。

董卓出身西凉,先前强行废立蛮横迁都,名声已经跌至谷底,迁都之后作风更加残暴,诛灭袁氏全族的行径可谓直接将自己置于天下士人的对立面。

豺狼野心,潜包祸谋。

在天下士人、尤其是袁氏门生眼中,这等暴虐无道之人,将其挫骨扬灰都不足以泄愤。

“此事一出,袁氏和董卓便是不死不休,国家多难,社稷多灾。”

“只盼联军得胜,洛阳已遭大劫,今后不知又要遭多少刀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