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臣相互扶持二十多年,他跟随曹操出生入死,却在曹操要进魏公、加九锡的时候郁郁而终,两个人共同患难几十载,到了最后,却自己把自己逼到以死明志的地步。

荀彧一心弥乱济世,所作所为基本都站在黎民百姓的立场上,曹操不听劝,荀彧固执,两个人谁都不肯退让,无可避免要走向那一步。

原焕轻叹一声,荀家文若是心存天下的温良君子,生逢乱世,民方涂炭,举才不以标鉴,筹划不以要功,有人对曹操不利,他呕心沥血为曹操筹谋,曹操想篡汉室,他也做不到看着辅佐多年的主公背上谋逆之名。

局势愈发混乱,长安朝廷完全没有济世安民的意思,比起匡扶汉室,他们最好站在黎民的立场上,毕竟看现在这情况,匡扶汉室和救世济民已经是对立。

好在结果不错,这下可以放心过年了。

原焕晃着温热的杯子,神色悠闲看郭嘉气急败坏的跳脚,温柔的目光似乎能包容一切,笑起来更像是春日里的暖阳,让旁边人的心境下意识跟着平和起来。

郭嘉看透了这俩人的恶趣味,有事儿了都找他商量,没事儿了都拿他打趣,他郭奉孝不要面子的吗?

这书房谁爱待谁待,他不奉陪了。

郭鬼才气哼哼出去,他惹不起躲得起,留在书房也没他的酒,他要回去找他的五坛美酒。

整整五坛!

没了郭嘉活跃气氛,书房里只剩下两个人很快安静下来。

荀彧敛了笑容,走到他们家主公跟前,郑重躬身一礼,“彧闭目塞听、因循守旧,未曾察觉主公一片的苦心,如今礼崩乐坏,朝堂皆蝇营狗苟之辈,主公有心兼济苍生,不该为争权夺利之人所困。”

“文若言重,若无文若相助,府上岂有安宁可言,切不可多想。”原焕上前将人扶起来,笑意盈盈回道,“关中困顿,百姓无辜,粮草送至长安,有杨司空等人从中周旋,能有半数送到百姓手中就是值得,文若理政之能鲜有能及,等明年开春前往邺城,到时还有得忙。”

田庄安逸,却不是久留之地,邺城是魏郡治所,地处雒阳东北七百里处,北临漳河,南有淇水,中有洹水,西有太行山,地理位置极为优越。

先民最初营建邺城以卫诸夏,挡的是蛮夷入侵,如今来看,离东都雒阳亦不算远,此城先后被韩馥、袁绍作为指挥部,他们重新经营新的城池费时费力,不如继续以邺城为大本营。

纵然要奉天子以讨不臣,首先也要有个能迎奉天子的好去处。

现在朝廷有王允执政,杨彪、卢植等老臣守在小皇帝身边,轮不到他们去迎奉天子,但是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王允执政不会长久,等朝廷再次乱成一团,就是他们迎来天子的时候。

留给他们的时间不会太多,在那之前,他们要做的只有安抚百姓恢复生产这一件事。

两个人在房间里说了一会儿,荀彧打起精神去议政厅回绝朝廷的无理要求,顺便开始着手安排明年去邺城的事情,中山国和魏郡距离不算近,政务从邺城送过来很是麻烦,等明年春天抵达邺城,再处理公务就能省下很多时间。

荀彧离开,原焕回到书案前继续写信,只是这一次神情明显轻快起来,从写出来的字句中就能看出他心情很好。

古之有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3】

在黎民百姓面前,皇帝的分量要往后排,现在和荀彧说开,接下来想干什么就不用再束手束脚了,毕竟对荀文若来说,匡扶汉室远没有拯救万民来的重要。

或者说,对所有心怀大志的世家子来说,匡扶汉室都像个笑话,连续两次党锢之祸,士人阶层连遭打击,这种情况之下,只怕没有多少人还有忠君的想法。

都说荀彧用生命来阻拦曹操篡夺汉室正统,他却觉得不光是如此,当时那种情况,曹老板加九锡的确操之过急,如果两个人能冷静下来推心置腹谈一谈,事情或许不会变成那样。

东汉之末,士大夫多奇节而不循正道。【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