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1 / 2)

于是两人坐上简陋的小船,撑伞游向堤坝。

见到天幕,人皆激动。

当他们处在一无所有之时,当他们无数次祈祷老天之时,竟然真的看到一个不同寻常的人。人们仿佛抓到救命稻草,一扫之前的绝望。

“难道佛祖真的听到我的声音了……”

也有人痛骂:“为什么来得这么晚!我家只剩我一个了。”

然而这一切,于清浅统统听不到,虽然隐约感受到大家聚拢的目光,但这种目光她早已习惯。

堤坝。

一位身着官服、带着官帽的中年人正踩在河中忙碌地指挥着,任由污水将膝盖下面的衣袍打湿,也毫不在意。

“这里也有人,快捞起来!”

“干什么吃的?那里有个小娃娃,你眼睛长天上了?”

温左拾出令牌,大喝一声:“见到太子,还不拜见。”

中年人这才反应过来。

愣了两秒,这里无法下跪,他深深弯腰行了一礼:“罪臣刘义,拜见殿下”

正是汴州刺史。

说完,他保持弯腰姿势,突然两手脱下官帽,直直递出去。

第53章 刘刺史此人救济

周围人听到这竟是当朝太子,又见与他并肩的神异之人,惊得连连退到一边。

“刘义,”太子嘴里咀嚼这个名字,忽然利眼扫去,“拿下。”

士兵们上前将他拿住,州郡正在捞人的官兵和个别百姓见状,欲要上前阻止,又犹豫不决。

刘刺史伸手止住,那些人这才退后,似乎十分信服他。

太子注意到这个情况。

刘刺史依然鞠着躬,似乎早就预料到这个情况,任由大雨砸在身上:“罪臣自知罪孽深重,只求殿下允臣为这里做最后一件事。”

他偏头看向河中的尸体:“这些人若不尽快捞出,恐生瘟症。”

太子没有说话,而是下船观察堤坝,随手捏起一块沙石,质地坚硬、没什么腐蚀痕迹;放眼望去,整体堤坝的高度比起之前途径的隔壁郡矮了很多。

“为何比邻郡低矮许多?”

刘刺史说不出话来。

【因为这高度平时勉强没问题,然而今年早有预兆,水位涨的比之前哪年都厉害,隔壁郡提前防范,升高堤坝。偏他不信邪,觉得小题大做。】

太子看他一眼:“材料倒是扎实,还很新。”

刘刺史深深躬身,不敢抬头。

【那当然,朝廷每年拨下不少银子,全用来加固堤坝了,就是从来不懂得升高、改道,不停对着上任刺史的老设计进行翻新加固,专门治河的官吏劝都劝不住。

你想想,黄河每年流经就要留下大量的泥沙,河床不断升高,不同的河道流量也不一样,地理条件肯定发生变化。治河怎么可以不知变通?

你固守己见便罢,还不听建议。现在其他地方虽然也有少数洪灾,但哪一个有汴州这么严重?!】

刘刺史沉默很久,只重重吐出一句话:“臣罪该万死。”

太子看了眼周围关注事态的百姓:“孤今日拿你,便让你死个明白。决堤那日为何弃城?”

刘刺史终于抬起头,眼睛已经红了一圈:“洪水突然爆发,即将淹没村庄、集镇,不让百姓撤离,难不成留下等死吗?!”

有一个百姓忍不住辩解:“刘大人是个好官……”

但更多人沉默不语。

太子冷笑一声:“蠢货,撤离没错,但你不安排人补救,直接让这里变成空城,让所有人流离失所。你当时但凡安排人紧急筑堤改道,洪水也不一定这么严重。

离得远的可能根本淹不到,何至于出逃?还泛滥这么一大片,乃至洪水淹没邻郡三县才肯罢休。”

刘刺史仿佛瞬间老了十岁,脚下差点站不稳。

是啊,他当时怎么就这么蠢,一心觉得堵不如疏,只要先撤离,让洪水疏通完了自己退潮,百姓们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