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那段时间里,他们并没有发展出任何向对方分享琐事的分享欲,只发展出了……想要精确形容,便是分享对知识的疑问,从对方口中得到一个需要验证的答案。

既不会因为外面的天气好,所以升起想要告诉对方的心情,也没有一个瞬间会想起对方的存在想要向对方倾诉什么。

彼此从阅读中看向对方,能得到的是对方对当前知识的理解,平静客观的陈述句,其后也不会附加一句“你认为呢”。

课题之中他们只与彼此相处,课题之外生活方式没有被对方影响分毫。

最大的改变不过是一天被课题分成了正常生活的白日,和研究课题的夜晚。

如果在夜晚相处时他们之间诞生过争吵,这也可以成为分享欲的一种体现。无论是有关知识的争论,还是对彼此性格的难以忍受,本质上都可以称作认知与情绪的分享。

然而,在相处之中并不觉得对方的性格会如何难以忍受,与独处时得到的感受相差无几,对方存在感只体现在疑惑时必有回应上。

有关知识的争论,依然没有。

对知识的错误认知不会因为在争执中获胜就能由错误变为正确,这只会浪费验证时间。

最重要的是,没有谁应该浪费时间为对方的错误买单。

所以这个课题最后是客观描述了她与艾尔海森实验的全过程,结论是“仅就作者与艾尔海森的相处而言,除了对知识永恒的疑问,相处时间的增加并不能出现过度的分享欲。”

“该结论只适用于本论文实验过程,不具有普适性,且不具有预见性,无法应用于实验截止日期后。”

“此结论已交与研究目标艾尔海森确认,他对此结论无异议。”

导师当时:“我以为你会去找赞迪克。”

“赞迪克并不具有成为研究目标的基本条件。”

课题要求的是两个人,但赞迪克偶尔会让他们两个人变成他们三个人,与课题要求不符。

是自这个课题结束后,他们之间便建立了合作关系。

“一个只需要摆条件而不需要任何维持关系的手段的合作者”。

持续到现在,他们的合作关系便极为牢固。

牢固到艾尔海森没有问她手里赤王的遗泽是什么,也没问她为什么要钓赛诺出来。

一段合作关系中,他会得到应有的报酬,出几分力便会得几分回报。

何况这两件事,他靠自己的推论也可以得到答案。

能够互相理解的事情,便不需要多费口舌。

就像现在,沙漠里只有火光并不适宜阅读书籍,他们也知道各自有可以安然进行阅读的手段,但他们两个没有谁拿出来。

只是找了个舒适的坐姿,尝试观星。

沙漠里这样的天气适合观星,绘制星图不适合昏暗的火光,但可以借着火光温习明论派的相关知识。

晚间的放松活动。

夜间的星星有属于自己的名字,也能指引着提瓦特人的命运,尝试着将其对应是一件有挑战性的事。

清心看艾尔海森的命运。

艾尔海森看清心的命运。

两人都不是占星术士,只是平静的按照明论派的知识进行操作,也许真能看到对方的命运,也许不能。

任何学派的知识都有其深奥晦涩之处。

但人类白日里看见大地,晚上便会想着抬头看一看星光。

只是

清心看了一眼艾尔海森:“你会升职加薪。”

艾尔海森“啧”了一声。

对于艾尔海森来说,他对目前的职位和工资显然是满意的,升职加薪意味着工作量的加重乃至失去现有的平静生活,还要处理一堆麻烦。

这对他来说,不是一个好消息。

好消息是,清心仔细端详了艾尔海森的脸,“有转机,倒霉的应该是我的导师。”

“你可以去开一间占卜屋了。”